|永不停跳的赤子心|
每每看到名人的故事,就觉得自己离他们特别遥远,感觉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大概都是自己所不能企及的。可是有一天突然醒悟,他们终究也是人,会和我们一样犯傻,一样偷懒,一样偶尔厌烦。
但除此以外,他们比我要强大的,恐怕是那颗即使面对黑暗,也依然顽皮的赤子之心。
“开始作论文,真是‘论’无可‘论’。晚上又作了一晚上,作了一半。听别人说,毕业论文最少要作二十页。说实话,我真写不了二十页,但又不能不勉为其难,只好硬着头皮干了。”
是不是以为这是哪个顽皮学生写的?可后来,胡适夸他是“最有做学问的样子”!
如果说这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清华时候写的日记,你信吗?
△年,工作中的季羡林先生。
|1|
走过的路都叫平凡之路
“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
说起季羡林,许多人都会想起他“国学大师”的名号,想起中学课本里他写的《夹竹桃》。
或许人们最熟悉的,是他的梵文水平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就是他翻译的。他钻研了世界上最生涩的语言,是全世界少有的懂吐火罗文的人,还能做到“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齐飞“。
“大师”的成就往往和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远,但季羡林的的《清华园日记》出版后,大家都被他逗笑了──
他会埋怨考试:“今天才更深切地感到考试的无聊,一些放屁胡诌的讲义硬要我们记!大千走了,颇有落寞之感。”
他也会有色心:“过午德文,颇形疏散。看清华对附中女子篮球赛。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其实不是去看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我们惊讶地发现自己与大师竟有共性!
△年8月12日,国学大师季羡林91岁时在北大的家中。
其实在年,出版社决定出版这本日记时,提议对上面提到的内容做删减。
而他的意见是:一字不改。
“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不想到孔庙里去陪着吃冷猪肉,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或许,他更想让人明白,有缺点,想偷懒,有欲望,这些都是正常的人性。我想像得到,他看着这些日记自己哈哈大笑的样子。
承认自身的平凡即是一种不平凡,因为恰恰就是这种认知,才能真的成就你内心世界平衡的秩序,才能和生活平起平坐地开玩笑。
△年1月26日,95岁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医院借助高倍放大镜读书。
|2
在困苦里快乐地犯傻
“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绝不会只有痛苦。
这就是我悟出的禅机。”
季羡林出生在山东省清平县最穷的村子——官庄。日子虽然艰辛,但孩童的心是自由的。
他和小伙伴们天天“在一起玩,洑水,打枣,捉知了,摸虾,不见不散,一天也不间断。”
这种自由无约束的日子截止到六岁,他作为家族 的男性后代随叔父到济南去读书。
但他骨子里还是那个在乡间撒野的赤脚小子,不爱正课,爱看小说。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说叫“闲书”,闲书是不让看的。
于是,季羡林做了一件我们都做过的顽皮事儿:把闲书藏在白面缸里,表面上是在看《四书》,实际看的却是《济公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其实,一开始他的成绩也不出色,“没有独占鳌头的欲望”,反而是渴望成为小说中绿林好汉那样的英雄。
△季羡林先生与孩子合影。季羡林先生热爱家乡,经常资助家乡的教育事业。
有一次,有小朋友告诉他,把五个指头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到几百次,上千次,再换上沙粒,用手猛戳,最终可以练成铁砂掌,能戳断树木。
季羡林信以为真,猛练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直流,这才觉得自己和铁砂掌无缘,停止不练。
不功利、不争抢。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日子里,季羡林的脑子里却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带着他远离黑暗。
文革期间,季羡林经历了批斗、审讯、劳动改造,他也靠着类似童年的劲儿撑了下来,还写了《牛棚杂忆》,书里他调侃监改人员的骂词“词彩丰富”,一上来就骂就跟美国人说hello一样;形容打他的人身手“我辈望尘莫及”……
谁的人生不会有苦难。谁能像顽童苦中作乐,谁的精神就自由,谁的生活就能找到一束光。
△年季羡林先生在书房。
3
因为虚荣成为学霸
“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真正成为“好学生”是从高中开始的。
他在高中的 次考试中意外考了 名,受到老师的嘉奖。受宠若惊的季羡林尝到了受瞩目的甜头,为了不失面子,保住这个地位,他发誓不能从甲等 名落到第二名。
高中三年,六次考试,他考了六个甲等 名,大大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他不认为自己是个“怀有大志”的英雄,而是“虚荣之心,人皆有之;我独何人,敢有例外?”
从幼年到老年,季羡林从不否认自己特别有人味的那一面。因为一个人 的品质,不是虚伪,而是真实和顽皮。
△年季羡林先生毕业于山东济南高级中学,时年19岁。
4
和猫散步的“铲屎官”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季羡林或许是大师里最出名的“猫奴”之一,养了十几年猫。
晚年的他,妻子去世、儿孙远离,格外寂寞。他又不愿应付外界的盛名,反而是那几只猫,能让他心里柔软得眼泪往下掉。
他爱猫到什么地步呢?他 的两只猫虎子和咪咪会争相跑到他床上睡觉。冬夜,他睡了一半醒来,感觉到被子上沉甸甸的便觉安心。他一动也不敢动,怕打扰了小猫的美梦,哪怕被压得双脚僵硬也强忍着。
他在清华校园生活的时候,还会拿钱去给猫们买猪肝、牛肉,细细地切成小方块,像马戏团的驯兽师一样不时给猫喂一块,竟把高傲的猫训练得可以跟着他散步。
这份生活情趣,早成了清华人人惊讶的一景。
咪咪快去世时,离家躲起来了,季羡林手持电筒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草丛、深沟、石缝。就像是丢失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
季羡林说他一生有个特点:不愿意麻烦人。在年届耄耋时,看着有限的前路,他感叹道,真想学一学老猫,到了大限来临时,钻到一个幽暗的角落里,一个人悄悄地离世。
年,季老离世。这位活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留下了数不清的著作和名号。生与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褪去数不清的名头,季羡林始终是那个在乡间田野中奔跑的孩童。
我们不能选择苦难,无法逃避挑战,还得和懒惰之类的人性作对。你是想始终抱怨并被困难所束缚,还是如季羡林那般:
做顽皮的赤子,生活也会被你逗笑。
◎
今日互动
说说你人生中关于顽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