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衢州绿色金改成绩单*企社合作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周宇

衢州多点突破、体系推进、革新迭代,全面完成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主要目标,创新构建覆盖多领域、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取得了安环险、生猪全生命周期绿色金融机制、碳账户金融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供图/衢州市金融办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这里北接安徽、南接福建、西连江西,东部通向浙江腹地,四省通衢为物资集散带来优势。新中国成立之初,衢州就建了衢州化工厂、江山水泥厂、龙游造纸厂等工业企业。除了输出工业产品,这里还是商品猪调出大市,年最高峰时期养了万头猪。

位于母亲河钱塘江源头的衢州,担负着“一江清水送杭城”的重要任务。然而,“老大哥”巨化集团(原衢州化工厂)曾一度通过在厂区种植夹竹桃来吸收空气中的尘土和硫化物;多万头生猪,其排泄量与多万人口排泄量相当,垃圾河拉响警报。

“巨大的转型压力倒逼我们必须要改革。”衢州市原副市长王良春回忆说,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金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衢州的绿色金改就是奔着实际需求去的。”

年,衢州率先启动了省级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目标很明确,要找到绿色金融引导工业、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子。年,试点升级,衢州获批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开始成体系推进金融助力产业转型的中心目标,成功案例不断涌现。年,向世界做出实现“双碳”目标的中国承诺后,衢州的绿色金融改革拥有了更高的站位,在建立碳账户等方面,探索了实操性强的解决方案,且多为全国首创。

今年是衢州绿色金融改革的第八年,也是作为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收官之年。“衢州绿色金融改革起步早、路径新、效果实。”衢州市金融办主任丁丽霞介绍说,对标七部委下发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衢州多点突破、体系推进、革新迭代,全面完成试验区建设主要目标,创新构建覆盖多领域、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取得了安环险、生猪全生命周期绿色金融机制、碳账户金融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我们曾经走得很寂寞,因为没有先例可循。”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委委员、副行长徐韶华表示,回望这8年的实践,衢州有很多经验想分享。

农业转型:用“保险”管好一头猪

在去年的浙江省首届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大赛上,龙游农商行联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分公司报送的《银保联动,创新实践生猪全生命周期绿色金融机制》案例获得体制机制类创新第一名。

在龙游,一头猪出生就要上保险;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要循环利用;病死了,养殖户只要一个电话,保险员和无公害处理的工作人员就会上门勘察理赔、收集处理。

“龙游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畜牧强县。”龙游县金融服务中心主任季盈回忆说,年,上海*浦江松江段水域大量漂浮死猪,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顿时,病死猪成了全国媒体的众矢之的,龙游也在那时开始思考传统农业如何转型,“我们找到了*策性农业保险这个突破口,让*府、养殖户、企业、金融保险等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形成了产业绿色转型的合力。”

第一大创新就是修改了生猪保险条例,让养殖户愿意主动投保。能繁母猪和生猪全部参保,病死猪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就可获赔。*府与养殖户约定每头母猪每年保费90元,其中养殖户个人承担9元(10%),*府承担81元;每头生猪每年保费54元,其中养殖户个人承担8.1元(15%),*府承担45.9元;出险生猪可赔付60元~元/头,理赔金额已经超过了黑市收购病死猪的价格。

第二大创新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无害化处理,成立了浙江集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目前国内最新高温炭化处理技术,专门承担全县域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银行对无害化处理公司建设和运营提供绿色信贷保障。如中国银行龙游支行在龙游集美公司筹建初期,就提供了一年期万流动性贷款,保障了企业运营的流动资金需求。

第三大创新是数字化的监管和预警。通过智能网络管理平台,不仅可以进行语音报案报收、订单查询、死亡理赔、监管无害化处理过程,还能对生猪养殖情况进行异常预警。如果某家养殖场规模死亡率大于15%,保险公司、集美公司、畜牧局就能看到这一预警信息,并及时派人上门查找死亡率高的原因。

看到效果的龙游发现这种多方联动的机制很实用。于是,在破解“粪污乱排放”问题上,又开启新模式,*府有补助,企业专业负责把全县几百家猪场的猪粪加工成有机肥并发电,银行则以项目建设财*补助款为质押物,提升了授信额度。

“联动机制现在又有拓展。”人保财险龙游支公司农险部负责人介绍说,现在正推广养殖户+保险+期货的模式,来防范生猪价格波动的风险。一旦生猪售价低于目标价格,保险即可启动赔付,投保人所销售生猪的期货价格下跌差额由保险公司赔付,给生猪养殖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有效的保价、锁价工具,从根本上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绿色金改让龙游在吸引农业龙头企业上信心十足。“我们这次来,就是想对接你们的需求,看看能提供怎样的金融支持。”在上市公司大北农的龙游分公司,龙游县金融办的工作人员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们投资了2.3亿建立规模化养猪场,其中20%的资金是要用来做环保处理,确实需要金融的支持。”公司负责人说,这次的对接十分必要,让企业打造绿色牧场有了“定心丸”。

工业转型:碳账户背后的“三道关”

实现能源双控和碳排双控,农业并不是衢州面临最大的问题。当地90%以上的碳排放量来自工业,工业的转型压力要大得多。方法同样是找切口——建立碳账户。

一年时间里,衢州建立起了涵盖工业、农业(林业)、能源、建筑、交通运输、居民生活六大领域的碳账户。尤其是为工业企业贴上了“红、*、浅绿、深绿”4色标签用以区分碳排放等级,出具碳征信报告,匹配不同的*策。

看似逻辑很简单,但是怎么评判低碳程度,实操起来有三大难点:第一,数据的精准;第二,数据的核算;第三,数据的评价。

“一般数据采集的方法是企业自己报数据,准确度很低。”徐韶华具体介绍说,为了精准采集,衢州在企业的生产线安装装置,通过在线监测的方式让碳数据采集从原来的一年一次,缩短至15分钟一次。接下来,根据国际、国内标准进行科学核算和评价,这也是最难的地方。

轻装上阵放手发展在“两山银行”的支持下,农业龙头企业柚香谷上马高端生产线,产能提升了6倍。供图/衢州市金融办

如何认定这个企业是高碳还是低碳?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衢州分成四块来搭建评价体系,一是参考国家标准,二是参考行业标准,三是对标上海、广州等先进地区数据,四是参考第三方为行业头部企业测评的数据。最终发布了全国首个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地方标准《工业企业碳账户排放核算与评价指南》。

“碳核算是绿色转型的基石,这件事很重要、很紧迫,但现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beyond.com/afhgx/627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