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宝身边的植物可能有*!
在很多人心里,植物=绿意盎然=空气净化=……
就一盆盆地往家搬,整个屋子里,抬头转身皆是植物,
粑粑麻麻觉得养眼了,可忽略了家里最重要的那个小人儿——
爬来爬去或蹒跚学步的宝,很容易够着那些花花草草,好奇心重的小家伙,无知者无畏,逮着啥叶子都敢往嘴里塞,
来不及阻止的麻麻就很抓狂“这植物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啥,有*吗?有*吗?”
小南有次值班时,就遇到过一个冲进门的麻麻:
“医生,宝宝刚吃了一片叶子!”
“什么叶子?”
“不知道……”
宝宝一脸懵懂,麻麻火急火燎,比划了半天也说不上来那是什么植物,干脆让粑粑开车回家连盆一起搬过来。
好吧,植物是搬过来了,可小南也不是认识啊,只好求助同事们,然后,一群研究宝宝的儿科医生们,头碰头研究起植物来,还求问了各路位专家,
所幸一番折腾后,各路专家得出的结论是:无*,所有的人才松了口气。
这件事,给小南的震撼很大,谁家没几盆植物啊,可多少人认识那些植物?又有多少人分辨得出有*植物?
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尤其是家有小宝的,万一……都不敢往下想了。
据植物学家说,很多植物都是有*的,*性小和*性大的区别罢了。
麻麻别急着清理植物,很多植物能留下来,自然有存在的合理性:
很多植物标注“有*”,只不过是引起舌头刺痛、肚子不舒服、呕吐,很少会有持续性的危险;
当然,有些植物的*性会致命,
不过幸运的是,老天爷关上门的时候,还留了一扇窗——很多有*植物的叶子,尝起来是苦的,苦的!
苦的叶子,宝宝即便不小心塞进嘴里,浅尝就会吐出来,基本排除了吃下去的可能性。
不过这些都比上不粑粑麻麻对植物把关,来得重要:
小南建议,买植物之前,先问问它的属性,有条件的话最好问问懂植物的人,有没有*性、*性如何;
如果植物上没有贴学名标签,或者没法了解、查询到*性信息,还是别买了吧。
买植物送别人时,一定要确保学名标签还在,与人方便,
同理,别人送植物过来,也要看看标签,问问清楚(包括在哪买的),确保无误再带回家,这才是对宝的负责。
有麻麻觉得,嗯,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让家里的植物都安全啦,
这就够了吗?!
想想亲戚朋友家的植物,想想院子或小区里的植物,确保得过来吗?
千万别指望2岁大的宝,能准确理解并执行大人说的“不许吃叶子”,小家伙的反射弧,只能接受诸如“疼”、“生病”、“冷”、“热”这些警告,叶子?啥意思啊?
一刻不松懈的严格监督,才是唯一的预防。
有些植物*性很大,像夹竹桃,坚决不能养在任何宝能接触到的地方,譬如家里和院子里,
有些植物*性温和,家里和院子里可以养,但底线是,不能养在宝可能触触碰到的范围内。
小南特别要提醒各位粑粑麻麻,触碰不等于宝直接接触,就算放得很高,叶子掉下来被宝捡到呢?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万一你家的宝,也和上次小南急诊过的那个宝,不小心吃了一片叶子呢?
麻麻第一时间检查宝的手上和嘴里,有没有植物碎屑——确认有没有把植物完全吃下去,一般来说,苦的叶子宝很快会吐出来,不会整个吃下去;
舌头和嘴巴里面,有没有裂口、红肿和水疱等;
还要检查宝的双手、眼睛、嘴唇,看有没有发红或起水疱,
麻麻急哭了:不知道宝吃了哪种植物叶子,怎么办?
小南教你怎么诱导宝自己说出来:再怎么着急,都要装作很淡定,好像在聊天,“最喜欢家里哪个植物啊?”然后再问他,“宝宝你吃了哪个啊”之类的话语,
千万不要很慌张、很惊恐或者很着急试探的样子,宝很抗拒这些哦,
还是不确定?
只能自己上,检查最有可能被宝接触到的植物,看看有没有断叶、地上有没有土等明显宝动过手脚的痕迹。
麻麻觉得宝吃的植物可能有*,至少很可疑,
医院吧,或者是有*物质控制中心,把植物的完整名称,以及自己知道的情况,详细说出来,
然后,剪下部分样本,医院,确定有*的话,医生会给宝宝催吐哒。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儿科医生鱼小南)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