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舒鹤
题记
禹迹岛,曾经的嘉陵十里沙洲,而今碧波荡漾、绿荫轻摇,巍然耸立的禹迹岛牌坊气势磅礴,禹福桥长桥卧波,美不胜收。依托嘉陵江综合开发,南部县正建设一座“亲水”的现代生态文旅新城。年1月,随着水环境治理高效推进,由东方园林承建的南部县满福坝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在南部完美呈现,芳草佳木、栈道奇石,缓丘碧湖、流水飞瀑,信步园内,一幅巨大的“亲水”现代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外滩栈道丨远处即为嘉陵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 的公共产品。上承厚重的巴文化,下启优美的自然风光,公园因势而建,为游人提供 化亲水空间,增强人与景观的互动性,不仅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而且充分展现城市与文化、旅游互动共生,使南部水城成为“亲水南部”的活力名片和城市会客厅。地形与植物相得益彰年9月,项目在嘉陵江畔动工,再一次走进四川,就走进了美食的国度,满街的美食招牌和悠闲的生活方式相得益彰。一个项目,也好像一桌美食,菜一道一道上,客人一道一道品。最早完成的外滩区域是全园的样板,正如老食客总爱单点一份夫妻肺片,只一道菜,就能尝得出店家的手艺;水上森林,首次将乔木直接栽种到了水里,创新菜品的同时彰显了技术过硬的实力;年底完工的牌坊、廊桥等古建是当仁不让的硬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雕梁画栋摆盘华丽;当湖中水位逐渐升起, 的一道清汤也如约呈现,南部人得以围坐湖边,尽享惬意。年3月廊桥
若把公园的建设比作制办一桌丰盛的宴席,工程、测量、地形、采购,正如打荷、砧板、炉头、上什。统领这一切的项目经理好比“行*总厨”,然而他们的名头上毕竟挂了“行*”二字,那火候和味觉的细微差别让他们在前后穿梭中变的不易察觉,这时候,专门考量味道的厨师长就是他们最亲密的战友。在东方园林的项目中,真正把握着项目气质定位、艺术走向的,正是艺术总监,就好像在餐桌上真正吸引食客味蕾、拿捏每道菜品的关键人物。将艺术总监称为项目上的“厨师长”或者“味觉总监”也就再合适不过了。“造大园亦若‘烹小鲜’”山体水系丨跌瀑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油、盐、酱、醋等调料放得要恰到好处。造大园亦若“烹小鲜”,人、材、机调配得当,图纸完备工艺落地,“小鲜”才能赏心悦目、回味悠长。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江南的私家园林属于文人造园。文人其实是最早的设计师,也是现场效果的拿捏者。明正德年间,官场失意的王献臣请到当时赫赫有名的文徵明帮助规划建造自己的宅邸,为的就是窥见文采风流的雅士对于造园的艺术造诣与满腔热忱,由此而理解了那一花一木为何如此婀娜,一山一水为何如此深幽。文徵明虽然算不上园林建造中最早的艺术总监,亦算是集大成者;再早的王维也是造园家,经营辋川别业,当然是园中有诗画;北京的皇家园林雍容大气,大多都是乾隆皇帝在幕后一手谋划,亭台楼阁、园艺布局处处展现着一个君主对于园林美学的造诣。乾隆明面上是“业主”,但说是艺术总监也不为过:胸中的丘壑映照着帝王的胸怀,远非一般造园者可及。
拙*园依靠年来修缮添置终成经典,颐和园前后历经多年乃成当今模样。而现今的园林却没有百年时间让人雕琢润色,快节奏的工程进度更是让设计施工动辄在一两年内完成。设计者对于场地的认识,常常只停留在几次踏勘现场、听当地人半个午后的茶叙,等不到缜密的思考,设计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更让设计师们恼火的是,他们往往还没有想清楚园林的模样,真实的场景就已经浮现在那块土地之上。就算是设计师们对场地了如指掌,或者对园中花草都思虑得当,施工过程的临时状况也会使完备的方案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材料的颜色、质感的偏差、树木的扭曲、土质的差别……这才是真正呼唤艺术总监出现的原委。
艺术总监上承设计,下启施工,是整个项目运转中的桥梁。他们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解读现场,长期驻扎现场的他们能更好的理解土地的意义,花草树木的调配不是艺术水准的高低,只是根据不同材料的临场应对。这正如经验丰富的厨师,他们坚信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美式快餐虽然味道上保持了统一却没有美食的灵*,真正的美食永远在指尖变化。一碗小面,老食客们都有自己的偏好,多些麻或者少些辣,烫面的时间,都把握在厨师手里。
山体观景台丨禹迹岛
原生林与人工栽植苗木
外滩
景观亭
牌坊
山水城林
如川菜中的火爆腰花,精细的燕尾刀法处理下的腰花已让人口舌生津,一碗预先调配的料汁浓缩着菜品所有的精华,事先的制备已让这道美食完成了八成。磨刀不误砍柴工正如对图纸孜孜的追求,三天时间,竖向地形的图纸就几经调整,一经定稿,大量机械作业,就如猛火急炒,有细微调整,不过是观火候察芡汁,有经验无定法,须臾间,美食呈现。“艺术总监没有跨越设计师成为景观的创造者,
我们只是设计师理念的引导者和实践者”
在地形师的手下,土方地形的细平整,如油画画笔的触感,充满艺术性
地形师丨SuphotKhamdee
当工程如火如荼的展开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拿到一张完整的项目平面,所谓的总图只是在方案彩平基础上描绘的初稿:各广场节点尚不明确,路由系统还在调整,建筑小品方案未曾汇报……而项目急于解决的图纸问题是即将开工的土方地形,得到的竖向平面图纸还仅有粗略的线型。
以往的滨水景观,景观同水利 的矛盾和难点莫过于对防洪坝体的修饰,景观自然是希望坝体的地形顺滑优美,而水利在坝体的线型、功能、标高上根本不会向景观妥协。在南部,我们在保障水安全的基础上尊重了景观,为业界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我们改变了堤顶防洪路的直线路由,化直为曲,尽 可能去除直线带来的生硬感,同时在竖向上给予标高的变化,使堤顶路高低起伏,行进其间仿佛在丘陵穿越。地形上一改防洪堤的传统,转而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观风格,用泥土为堤防披上了华丽的外衣。而做出这样的图纸上的改变,我们只用了三天。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丨山体地形师丨SuphotKhamdee
平面推敲、模型推演、施工图纸,对于这些工作,看上去艺术总监们代替了设计,其实却帮助他们实现了理念:在概念部分,大家相互交流,充分尊重设计方总控;落图环节,我们发挥了技术优势,快速推进了图纸;落地方面,我们划出了样板区域试验先行,一旦采纳迅速推广全段。艺术总监没有跨越设计师成为景观的创造者,我们只是设计师理念的引导者和实践者。
有了能够满足艺术效果的图纸,工程得以开展,机械作业也就变得容易,当土方地形基本按图到位之后,我们请来了公司的地形师,进一步雕琢出图纸上不能表达的复杂变化,使得地形表达更加细腻自然。
至于全园的制高点,我们延续了这种工作方式,使山体成为防洪堤的延续,同时符合传统山水布局:主客分明、遥相呼应,未山先麓、脉络贯通,左急右缓、莫为两翼。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山体的高度、体量也充分考虑了嘉陵江、五庙山的大山水格局。“左图右画、开卷有益,范山模水、出户方精”,艺术总监们走出办公室做设计,在现场斟酌体量,一比一的完成大地模型,使得山体即是主景,亦是配景,与远山起伏呼应,连成一幅绝美画卷。
疏林草地丨外滩丨地形师游福秀
更加“火爆”的一幕发生在项目抢工期间,在年和年秋冬季,为了抢夺 的植栽季施工,项目上每天都有百余台机械现场施工,施工人员数以千计,各个班组不顾休息,加班加点,他们把食堂搬到了工地,披星带月,昼夜不息。
管理人员没日没夜,夜巡现场成了工程常态;驻场设计师朝夕陪伴, 时间解决了工程难题;业主、监理始终陪伴我们奋战在一线,“再部署、再动员”,为我们保驾护航。南部的深秋阴雨绵绵,场地内泥泞不堪,但是火一样的热情在禹迹岛上蔓延开来:累了,眯会儿眼撸起袖子继续干;渴了,喝几口凉白开解解乏;病了,把药揣在口袋随身带。
大部分人已连续两个月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你追我赶的精神成为了建设者的催化剂,大家终于克服困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在年为南部人民献上了新年贺礼。
抢工现场丨年及年
“总览是风景,走进是园林,体察是园艺。”
川菜中不少菜肴讲究“红油托底”,麻婆豆腐、鱼香肉丝这些传统的家常菜在郫县豆瓣的激发下,形成了红油托底的独特香气和红亮色泽。而在植物设计中,我们也需要寻找类似郫县豆瓣那样不可或缺的材料,它们统领全局,形成场地中的主旋律,让游者极目所见能呈现出统一的景观风貌。能“托”住整个种植系统骨架的良木,就是我们寻找的那味底料。
山体航拍丨嘉陵江
总览是风景,走进是园林,体察是园艺。这是人们在不同尺度下对环境的感官体验。禹迹岛项目总面积达到80多万平米,是超大型的风景园林工程,让游者在游园中体验到“风景”“园林”“园艺”三重境界也是我们建设的更高要求。
纵览世间美景,风景须有植物的参与才妙。植物的风景当如*山的*山松最奇,满山林壑松风蔚为壮观;又如阿尔山的白桦林最美,秋日里灿灿生辉。为了使植物在风景的尺度下能达到控制性的体量,我们也需要选择一两个控制性的树种对场地进行覆盖。考虑到资源数量、适地适生等因素,我们选择了朴树、*连木两个树种,主要运用其树形高大的特性,挑起了整个场地的高度,并借助其缓苗快长势好的特点,配以大量的桂花做为基调,为公园快速提升了体量及绿量。这样大规格乔木在场地的控制性应用,极大提升了项目的整体感,使总览是风景成为了现实。
场地内的每处景区又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园林,让人不禁走进植物世界细细品味。如水上森林景区,水杉、池杉的数量远远达到了控制性的体量,在区域内足以令人沉浸在满眼的杉池林湖之中;内河景区中*花风铃木绵延道路数百米之多,为的是集中展示其*花满树的震撼场景,表达植物的群体美;乌桕坡以乌桕为主,三角枫、榉树等色叶树种为辅,总体上乌桕的红叶呈压倒优势,高疏淡古的风格独具特色。山体以小黑松为基调,并精选78株造型黑松,分别点植在山顶及山腰各处,造型奇趣、顾盼生姿,色彩浓厚、意境悠长,令人如同身处禅意世界,不禁遐想连篇;主广场特选14株大乌桕,栽植后同牌坊的古朴雅致相映成趣,立竿见影的形成了古树掩映的效果,使人走过仍不禁回头张望。
乔木虽立竿见影但亦不是解决问题的 手段。我们使用的大量小乔木及灌木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一片梅花谷,五十几株梅花不算太多,但树形奇姿妙态各不相同,颇有趣味,且由于地形的围合,给人满目梅花香满园的感受;底层近千株的火焰卫矛连片栽植,在秋季满目火红亦能给人们带来最强烈的视觉冲击。我们力图规划的每一个区域都能在植物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使人们在不同区域的活动都能形成独特的沉浸感,景点未入花草先迎,点滴的感染力也极大的渲染着人们游园的心境。
乔木虽是主菜,但还需细致之处的衬托与点缀。最终的变化都表现在路旁的“园艺”配置。不同于“红油托底”的是,这些园艺的变化只是菜品中点缀的雕花或者绿豌豆,大风格既定,就更多给人以调剂,让人们的精神感受更加丰富。
禹迹岛丨造型松快速推进下的禹迹岛项目
滨江广场上空鸟瞰全园,景观风貌协调一
山体以小黑松为主调,各种落叶乔木相配
配置的水杉林同原生林和谐共存
银杏风景林
水杉风景林
与原生林完美融合
大片的丛生紫薇片栽在秋季同乌桕交相呼应均呈现出良好的色叶效果
乌桕林
四川火锅 是巴蜀美食的代表,这里全年温润多雨,尤其是连绵的秋雨、钻心的寒意让北方人叫苦不迭,火锅就似一味良药,轻松的治愈了游子的心。吃火锅的小料全国各不相同,北方的麻酱、云贵的蘸水、潮汕的沙茶酱。吃四川火锅并非油碟不可,这小料都是个人根据口味调配,你且留意各人的选择无一雷同,虽然大多数主打香油蒜泥这个传统吃法,亦有人忠于干料,或坚持加入各种酱料混合。也有火锅店用蘸水调味的,加一勺火锅中的原汤一下子就能激发碗中的味道,提升各种涮菜的口味。各人的小料不同,却都是“独门绝技”。正如种植设计的千变万化,吃同一桌火锅,味道也不曾相同。“在艺术总监的直接参与下,
禹迹岛项目的效果提升工作始终伴随着工程始末。”
旱溪丨俯拍
园林是由人工兴造的“园”与自然生成的“林”融会一体而形成的景物。“红油托底”渲染了自然的山林地,场地中的“园”就要我们进一步雕琢。园中布置了四处以景石为基调的园中园,在这里,我们把园做细,使得一树一景,草木有情。
其中两处结合景石完成的景点是我们 营建的特色植物景观,我们希望在宏观上满足大尺度园林的同时,细节上也能展现公园温婉的一面,哪怕转身就是浩瀚的江水,也要为嘉陵江描绘出细致的“眼妆”。
个景点是一处旱溪,布置在防洪堤外江滩较宽处,不远处衔接了一片原生杂木林,自然条件优越,小溪的走向被设计成从谷中顺势流下消逝在杂木林中,符合自然规律,也能串起人们的活动动线。风格上则采取常绿阔叶林为背景,前方落叶色乔搭配的传统风格。植物的选择多为名不见经传的“大路货”,如皂角、香樟、茶条槭、青枫、红枫、桂花、海桐、毛鹃、茶花、银姬小蜡、金叶胡颓子等,考虑到江边鸟类资源丰富,我们也增加了一些鸟嗜植物,如乌桕、无刺构骨等,它们的果实吸引鸟类啄食,可以让人们在观花观叶观风景的同时,也能欣赏鸟儿们的舞蹈。
指导工人进行苗木拼栽丨旱溪
手绘节点平面图丨旱溪
旱溪实景丨.4.21摄
选苗的任务轻,栽植的压力就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苗木材料都如艺术总监所愿,尤其是不少苗圃的灌木资源因定植密度大,造成徒长,高度有余而冠幅不足,重剪则破坏原有冠型,恢复缓慢。经过反复栽植尝试,艺术总监们决定几乎将所有灌木都进行拼植,即一个树穴中栽植三株以上植物,最多可以拼植十几株。有些材料高矮不一,拼栽的时候还要注意高低选择,虽然造成了诸多不便,极大的降低了栽植的效率,但在效果上却立竿见影,新栽植物形成了三年左右的生长效果,也算是化腐朽为神奇。
旱溪实景丨.12.22摄
旱溪实景丨.4.21摄
既然旱溪的“小料”都是大路货——蒜泥香油这样的普通搭配,第二个节点的小料配置就丰富多了。我们把方向放在英式岩石园上,植物选择上希望用叶片碎小植物营造细腻的质感,用花叶植物、灰绿色植物配合岩石,并适时引入色彩强烈的植物形成反差:以六月雪、火焰南天竹、银姬小蜡、石竹等打底,配合银叶菊、水果篮、鹿角桧、蓝冰柏、火焰南天竹。各色植物斑块状的交织在一起,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就如同刚到四川吃火锅的“小白”,站在十几种小料面前,每种各取一点,说不定也能达到不错的感觉。
“小料”
岩石园现场建设演进
“原料是基础,刀工是艺术,调味是关键。”为解决内河坡度过大的现状,用景石垒砌的两处假山,看似是无奈之举,经过策划,也吃出了鲜美的滋味。一处用造型罗汉松、凤尾竹为主打造竹石幽径的意味,南天竹、腊梅、羽毛枫等传统植物穿插;一处选高接地龙铺地柏、火焰卫矛渲染松石交融的好戏,另有丝兰、毛鹃予以弱化,景观上竟也分别独立成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园中四处山石景观,山石同根同源,植物选择迥异,气质面貌不同。原本图纸上并无特异性的植物表达,全靠艺术总监在现场因地制宜的增减。有些初衷就是为了丰富景观增添节点,有些虽初心只为弥补不足,但在精心策划之下也得偿所愿。为达效果,植物设计在施工中常常反复变更,中后期的二次深化不仅直接为景观增添亮色,亦能够弥补施工过程中的不足。火锅小料亦不是一次就能调配完美,过程之中仍可随时加入辣椒耗油等佐料直到满意为止。在艺术总监的直接参与下,禹迹岛项目的效果提升工作始终伴随着工程始末,在工期紧任务重的前提下,使项目的景观效果保持了较高的水准。
分别以罗汉松-凤尾竹和高接铺地柏-火焰卫矛为主打造的景观
点开视频,横屏观看,发现更多
温馨提示:视频有背景音乐,如有需要请降低或关闭手机音量
吃惯了山珍美味,“粗粮”又开始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 ,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但由于没有细粮那样顺滑的口感,烹调起来也让不少主妇束手无策。川菜厨师就善于利用这些粗粮,调剂人们的口味。园建铺装中新材料的选择往往伴随着不确定的风险,传统材料可选余地又不大,对这些“粗粮”来说,如果善加利用,精心处置,平凡的材料或许也能焕发生机。
“衔接变粗糙了,做工却细腻了。”
亲水广场位于公园的核心区域,衔接湖区和水上森林两大景区,由于土方地形所限,方案几经更改,直到临近施工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艺术总监在充分解读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比选了设计方几轮方案的主要特点,抓住岛状分隔这个主形,坚持使用小料石作为铺装材料,并在细节上使“弧形上翻”这个技术要点粗粮细作,强化了施工工艺,引导节点顺利推进。
其实,岛状分隔是设计的常用手法,小料石也是大宗材料,弧形上翻这个设计也并无新奇之处,但艺术总监们善于在工艺工法上下功夫,即便设计“粗”一分,也能在“细作”上找补回来。他们做符合现场施工水平的设计,施工难度可以适当超出,但绝不无限放大。
亲水广场方案丨节点细部
为了满足弧形上翻饱满一致,在广场进行混凝土垫层处理的时候,我们要求工人师傅按图纸做出该弧度模板,用模板来回刮抹,确定了基本形状后,再用瓦刀刮顺砂浆;小料石铺贴时,发现铺装边缘同未来种植土衔接处又难以接顺,临时决定加砌两层红砖,使得形状更加饱满。园建施工完成后,种植池内的土方平顺成自然山丘状,与金叶佛甲草配合。一个主动出击的上翻工艺,使得亲水广场瞬间有滋有味。
弧形上翻节点现场处理
亲水广场
山体上的条石路,亦是平淡无奇的材料,无功无过。在我们同设计的共同努力下,改变原设计笔直的方案为边缘参差,衔接变粗糙了,做工却细腻了,不仅更加自然,与植物更是相得益彰。
我们先在图纸和现场验证了步道路线的合理性,随后详细测绘了山体现状标高,踏步的数量和平台的位置也尽可能清楚的反到图纸上。然而到了现场,踏步的具体数量、转折的位置、宽窄的变化还是需要根据现场坡度决定,两天的试铺下来,竟无规律可言。加上条石材料的长度又有四种规格,这就又要求艺术总监在现场几乎以每一块石板为单位进行指导:反复交代工人避免通缝,两侧伸出的间距……几排看似不经意的长短变化,或是园路中的放大平台,这些很难在图纸上表达详尽的细节,决不可能靠工人的发挥临场施工。
粗粮细作,再一次改变了条石步道的艺术品位。
掩映在树丛中的条石路
丰富的植物极大的弱化了条石路的宽度
"粗糙"的条石路
在四川并非无辣不欢,川菜在全国的发扬光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麻辣水煮鱼,而在南部,野生的江鱼是不舍得用麻辣盖过其本来滋味的,一把酸菜足以激发鱼的鲜美,相比红油,当地人更热衷于江鲜的本味。正如江滩中那片片原生树,如果我们“添油加辣”,过度调味,同样是酒足饭饱,却失去了自然的本来味道,暴殄了自然的馈赠。“原生树已经是至鲜佳肴,太多的修饰注定会破坏美味。”
江景丨嘉陵江
一条嘉陵江蜿蜒流过,不自觉的把人的视线移向远方,注定了无论你营建多牛的景观,还是比不过这一条大江。我们应该放弃些许自我,站在嘉陵江的岸边,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理了理这江河的几根毛发。人们向水而生,任何繁杂的修饰都成了多余,理应回归大江的本性。当秋季渐进,大雁南回,数不清的水鸟在江滩上栖息过冬,我们真的不是在完成一座园林,只为了江边的几丛杂木,只为了沿江的片片香蒲,那是鸟儿们的家园,我们在帮它们守护。
江边的香蒲太过茂密,以至于当我们同设计师共同踏勘现场时彻底将我们埋没了,两三米高的香蒲下不见天日,场地已经不适于人的活动。适当的梳理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在这里,我们决定对原生香蒲进行适度移除,换栽部分低矮水生植物,以适应人的行为体验,进而梳理出岛链和水道。为了抑制原生植物对新栽植物的影响,我们专门制定了生态植草袋作业法,目前经过一年的生长演变,原生植物同新栽植物的适应性均达到了预期。
原生树已经是至鲜佳肴,太多的修饰注定会破坏美味。我们无条件保留江滩中的原生柳树,并在图纸上逐个标记以便人行栈道可以合理避让,施工过程中,意外刮伤的柳树,我们就用支撑将其扶起以期复壮。
江滩的杂木林最初密不通风,适当的梳理即可让它焕发新的活力,这当中取舍的原则易得,实操则颇为不易,艺术总监带着工人反复三次梳理乔木,并从多个方向观察原生林堵和疏的关系。配合原生植物补栽的乔灌木浑然一体,好像谁也不曾打扰过江边的宁静。为了使杨树林受到的破坏最小,我们在林下的施工不能按图进行。按照图纸的意图,所有林下步道均在现场走出,我们采用模糊道路和广场边界的做法:林子中树木稀疏的地方就将园路拓宽成了广场,林子密的地方就再缩小成了人们通行的道路。场地的宽窄取决于林木原始的状态,道路或广场在林间就不显得唐突。在这种原则指导下, 可能的保留原生树木。
新栽植的低矮水生植物更符合人的尺度
原生树同场地相结合,使人们的获得感更加强烈
东侧的原生树少而优,基本都可以保留,在这里,我们希望这些原生乔木可以同现场的亲水平台、广场结合起来,使其充分发挥生态价值,为人所用。
在我们与同设计师的共同协商下,将原生树尽可能落在广场上,并结合现场高差,增加挡墙等设施。在原生树较多的林下新增加了林荫场地,增加人们活动的选择性, 限度的挖掘原生树的价值。
广场与原生树
滨江园路与原生树
原生风景林
原生林与人工栽植的水生植物
原生林
美食纪录片的 个镜头永远不是大菜呈现,而是讲述各种食材的门道,这好像已经成了一个惯例,大厨们讲求的新鲜正如艺术总监讲求的心意,在山体水系这个节点上,我们南北奔波四个省去选择最合适的景石,又两番前往山东逐个挑选松树,正是艺术无价,松石有情,在最贵的、 的、最适合的里面,我们选择适合,加以巧琢,乃成精品。
“当我们走出去的同时,众多品种也走进我们的视野,充实
着我们的菜篮子,丰富着我们的园林。”
我们设计的植物除常规植物外,另有“因人设岗”的。我们常去苗圃则了解,看见了一批优质却不常见的苗木,就思量着哪块场地适合。这样的因人设岗有时候是遇见了奇花异木,还有时是偶遇了特殊的规格:如亲水广场的低分枝丛生榉树,就恰好满足了我们对于低分枝且树形整齐的需求。由于园中常水位起伏较大,我们倒逼供应商为我们提供耐水、甚至可以泡水的乔木资源,得到了池杉、娜塔栎、柳叶栎、美国水栎、水紫树等多个品种,使我们得以充分筛选。
入行有先后,见识有长短,限于植物或者山石资源的特殊性,有些设计师和艺术总监往往用常见的资源翻来覆去的炒,缺乏新意,造成景观的趋同化。如果多去市场走一走看一看,竟不知道还有那么多叫不上名字的海鲜,没有品尝过的山珍。不曾见过的规格、树种,很多时候我们不敢设计,多去苗圃看一看,我们就能发现如丛生栾树、垂枝樱花、油橄榄、印度紫檀、大规格红枫、珙桐、大型紫薇等非标准苗木。
当我们走出去的同时,众多品种也走进我们的视野,充实着我们的“菜篮子”,丰富着我们的园林。
选松
随着工程的推进,迟迟没有确定的山体方案在不计其数的现场和办公室的讨论下渐渐有了眉目,松、石、流水、步道等元素成为山体的主调。鉴于业主对高品质艺术性的追求及对公司施工能力的认可,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对于山体的软质景观,我们从设计、选苗(石)两方面同时入手,弱化品种概念,强化苗木形态,逆向思维确定材料,面对山体这个全园最重要的景观节点,我们对材料的选择近乎苛刻。
基于造型松树和景石的特殊性,我们知道,真正的挑战在于寻资源。我们一方面在北京太阳宫公园、罗红摄影艺术馆、雁栖湖国宾馆找灵感,同时也去泰安——造型松及泰山石产地去找资源,景石我们希望纹理显著如山水画,大小比例得当,又以七到十吨的石头为主,形状则方中带圆,以便码砌,这让艺术总监亲赴雅安、绵阳、宜昌、山东实地考察资源,以便综合比较 的材料。
景石摆放比选择景石更加重要,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