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来了,来了!大家都不要说话了!”沸腾的人群立即安静了。
初春阳光明媚,错落有致的栈道上、石梯上和漫山坡上的游客都端立手机,屏气凝神注目着轨道站台。天很蓝,花很香,远处的嘉陵江水波光粼粼。列车越来越近了,凝望穿越美人梅缤纷花海驶来的列车,恍若置身于童话世界,似醉非醉。咫尺之遥,似乎可以看到司机温暖的微笑。
“司机兄弟好善解人意啊,为了照顾大家,车速都放慢了。”人群中有女子在低声赞叹。
这里正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公园段,逶迤连绵米的美人梅正花团锦簇开到荼蘼,一列列玉绿、苔藓绿、森林绿的单轨列车正穿行花海,如开往春天的列车。这道赏心悦目的城市景观刷爆了网络和朋友圈。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在推特上发布了列车穿行佛图关花海的短视频,华春莹配文称,旅行于春暖花开的城市之中,这是重庆单轨带给居民和游客的乐趣。
二
佛图关又名於菟关、浮图关。据考证,“佛图(浮图)”源于楚语“於菟”,菟为虎,佛图关也意为“虎关”,历史上为兵家必争的千古要塞,也是商旅游客通往川蜀古道的必经之路。
20世纪70年代,佛图关下的李子坝街道人口稠密,街道狭窄,房屋低矮简朴。还记得那时,嘉陵江边那座*工厂的机器轰鸣,大人们谈论的都是抓革命促生产,我和姐姐每天放学就会爬上佛图关摘一朵最鲜艳的夹竹桃花插在头上。林森树密的佛图关是一匹山势复杂的大山,春夏秋冬,地上似乎永远铺满了酸筋草、猪儿草、鱼尾草和苦蒿,漫山遍坡的夹竹桃、枸叶树和*葛树,疯了一般地向着天空生长,知了在树上无休无止地嘶鸣。我和姐姐每天在山上疯跑,攀上崎岖的陡坡去采桑叶喂蚕宝宝,脏兮兮的小手抹得满脸跟花猫儿一样,直到太阳落坡了,听到大人们扯着嗓子喊着才回家吃饭。
那时候物质文化生活贫瘠,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凭证凭票,没有电视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记得幼年时,寒暑假都会跟姐姐一起去买米、买菜、买煤,一筐一筐地抬回家,还记得李子坝河边那个窄小又黑暗的米店,那个小小的肉店,临街煤店皮肤黑黑的大叔,还有菜店里那几个热情又伶俐的阿姨。夏天的时候,在荒凉的大山里跑累了,随便坐在一个高坡上,满天满眼都是浓浓烈烈开到荼靡的夹竹桃花儿,嗅着满山的浓郁香气,就会呆呆地幻想这一辈子如果能吃到大白兔奶糖,就会无比幸福了。
三
岁月就在这座大山脚下静静流淌。
最初的热闹是施工队带来的。一天,这里来了一队人马,开始培修、整固那座大门墙壁呈外八字的神秘院落。慢慢街坊里传出那座院落是二战同盟国远东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旧居,对面的石屋子是吴铁城官邸,周围还有李根固公馆、孙科公馆、刘湘公馆、高显鉴公馆、国民*府*事参议院、财*部金库、交通银行学校等等。随后,嘉陵江边那座工厂也整体搬迁了,*府要原址修建“重庆·抗战遗址建筑群”公园。
没过多久,突然传出老屋背后坡岭要修建轻轨了,邻居们兴奋了一阵子,又有些紧张:轻轨紧邻老屋后窗,会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砸上屋顶,会不会日夜运行影响到作息和休息?似乎没有多久,就传来轻轨通车的消息。我记得那一天,爸爸妈妈和邻居们都惊奇地守在和轻轨咫尺之遥的后窗,不安地等候 列列车驶来。似乎没过两天,老人们就开始留意列车的时间和趟数,开始幻想去坐一次,开开“洋荤”,人们开始对这道奇妙的风景线有了好感和眷恋。
就是我们小孩子,无论如何做梦也没想到,每周去看露天电影的那个宽敞的坝子,会在将来成为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站台;那座幼年被我们视为“儿童乐园”的大山,会摇身变为占地24万平方米的佛图关森林公园;还有在此交汇婉若游龙的轨道交通,和分别开辟了山顶、山腰、山脚三条栈道的山城步道;浓密如织的棕榈树、榕树、*葛树,那些漫不经心开放的迎春花、三角梅、美人梅,甚至还有那一列列蜿蜒穿行在群山峻岭中开往春天的列车……
广袤的山野寂静优美,古树参天,草木葱茏。那些被妥帖安放的抗战文化遗址和故居,充满老重庆特色的老街民居,还有掩映在山峦叠翠中的江湖菜馆;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李子坝轻轨站穿楼奇观,佛图关“开往春天的列车”;集创新、创业、消费为一体的“TESTBED2贰厂文创公园”,毗邻渝中半岛制高点鹅岭公园的高台阔景豪宅“鹅岭峰”,还有正在完善的国内 “旅游文化+餐饮+互联网”的智慧文商旅创新街区……一拨拨人来,一群群人去,欢天喜地,络绎不绝。
四
在网上 眼看到从大坪驶往佛图关“开往春天的列车”视频,心里无比激动:这列开往春天的列车不正是从我现在的家回到我出生成长的家么?那个襁褓中的婴儿,那个生病休学的孩子,那些成长的旧时光,欢笑和泪水……几十年的岁月就被这一段轻轨里程天衣无缝地衔接起来了!回家,回家,回家!
今天的佛图关,人山人海。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似乎是盛装赶赴一个隆重的节日。阳光暖暖地洒下来,给佛图关涂上了金灿灿的光晕,大家兴奋地交谈、等待、渴望一列列“开往春天的列车”。忽然听到轻柔的声音:“爷爷,下一趟车还有一会儿,您先坐一坐嘛。”扭过头去,看到说话的姑娘身旁站着一位老爷爷,老人满头银发,穿一件暗红色唐装,颤巍巍地靠在栈道栏杆前。
我小声问姑娘:“老人家高寿了,怎么还爬坡上坎来看列车啊?”
老人似乎听到我的问话,亮着嗓子说:“看到我孙女手机里的视频,心里好激动嘛,就想回来看看这个开往春天的列车哈。”
听老人这么说,我心里一阵热乎。老人很健谈地接着说:“我在这里结婚安家,也有50多年了,虽然搬迁了,但经常梦到李子坝哟,我活到80岁了,没想到还能看到今天哈!”姑娘接口说:“非要回来啊,劝都劝不住。”
“劝啥子嘛,恁个久才回来看哈解一解馋,你们年轻人懂啥子嘛?”听老人生气的语气,我急忙替姑娘圆场:“老人家,我懂,我都懂,我是李二代!”
“我是李三代!”姑娘脱口而出。
“我也是,我们一家也都是在李子坝出生长大,今天喜气洋洋回来了!”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也心花怒放地接过话。看来,人山人海中,回“家”的人不计其数,大家携家带口赶回来,我懂,那是听到了家园的呼唤啊!
五
坐在山坡上,凝望雕刻着不朽岁月的石梯、石墙、石屋子和漫山遍野怒放的梅,感慨万千:种植株梅,于一座城市来讲,只是一个细节,但是那份柔软的体贴、温馨和城市情怀,温润人心。“愈炸愈强”的山城重庆,秉承的正是梅香自苦寒的品质。其实,一个人,一座城市,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穿越寒冬开往春天的列车?
无数次回老屋,其实看到的只是老屋旧址。但是,春夏秋冬的牵挂,*牵梦绕的惦念,刻骨铭心。一次又一次回来,离去,再回来,流连忘返。
列车在缓缓驶来,叠印在列车上,我似乎看到母亲在阳光下晒被子,听到父亲正在“轧板”给我们讲朱元璋平定四海,还有那个生病休学的孩子从后窗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我和“我们”的乡愁是不是这一列列开往春天的列车呢?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来源:七一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