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六下19夹竹桃教学设计与课

周一(公开课)丨周二(伴读)丨周三(领读)丨周四(伴班)

周五(作文系统)丨周六(阅读序列)丨周日(资料)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这样描述这位长者、智者——季羡林先生。季老一生严谨治学,著作等身,即便是“文革”期间,被关进了牛棚还在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每当读到他的事迹与文章,在我脑海都会浮现出老人清癯的面庞、和蔼的笑容,同时也会想起这样一段文字: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是季老在他的散文名篇《夹竹桃》(苏教版六下)中的一个片段。对于写作,先生在《季羡林散文集?自序》中说道:“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在他的笔下,看起来默默无闻,连开花也是悄然无声的夹竹桃却从春天开到了秋天,是最富有韧性的,也是先生最钟情的。文中还一口气介绍了迎春花、桃花、杏花等十几种花,一方面说明先生是真正的爱花之人、懂花之人,更加衬托出夹竹桃的这种韧性,显得特别真实。这样质朴的语言,这样真切的情感,再想到了先生一生的传奇般经历,读起来格外让人感动。

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对“韧性”的品读就可以成为教学的突破点和语言的训练点。

起——引出“韧性”

通过自学课文,说说你对夹竹桃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课文主要描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和它引起“我”的幻想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来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

承——品读“韧性”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聚焦课文第四自然段。

2.出示课文后的“作家卡片”,阅读提炼:“作家卡片”中什么信息对我们学习《夹竹桃》这篇课文有帮助和指导意义?

语文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同时每一项内容都是重要的,如每课的课后问题,本课的“作家卡片”,让学生抓住每一个看似细微却十分有用的内容,对于学生平时的自学很有帮助。这里经过讨论后明确这句话: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出示)

布置:细细品味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觉得哪里能读出其中的“质朴与典雅”“率真与睿智”?可以从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两方面思考,把自己的发现写一写,再与同学交流交流。

3.品味“质朴与典雅”

质朴:课文语言非常朴实,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甚至还用上了“一嘟噜”这样作者家乡山东的方言词,让文章读起特别自然亲切。

典雅:这段话语言有长有短,短句子又十分工整——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就像一首清新的小诗。

把课文内容改为诗的形式读一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4.品味“率真与睿智”

率真: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表达得直接而真实,连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强调自己对夹竹桃的喜爱。

练习变换句式说一说,并用“无……不……”、“无不”造句,体会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的特点。

补充:“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季羡林散文集?自序》)

睿智:

(1)作者并不只是写花,更是借花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也就是一种平和、坚强、乐观的人生观。这正是作者借花喻人、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

联系《青海高原一株柳》《竹石》等课文、古诗深化理解。

(2)作者表达方式的高明何止于此!联系前文,作者写了在春、夏、秋三季里开过的十四种花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正所谓“红花也须绿叶扶持”,韧性还要娇艳陪衬!

(3)对比朗读,加深体会。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对夹竹桃有这么多的了解、有这么深的感情,作者还被朋友称为了“夹竹桃知已”。

转——感受“幻想”

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读)因为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练读自己喜欢的内容,朗读展示。

2.仿写: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的看到。

合——“人”“花”共赏

1.这篇文章发表于年1月。季老自己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作为“夹竹桃知己”的他,也要像夹竹桃一样经历盛夏的暴雨和深秋的清冷。

补充介绍:

55岁,文化大革命开始,先生受到严重的迫害,他被关进了牛棚。在这段日子里,除了继续被批斗、审讯以外,还被迫进行劳动改造。即使这样,他仍然笑容依旧,没有轻易向生活低过头,还用幽默的笔调讲述自己的遭遇,这就是《牛棚杂忆》。

92岁,医院,但是他还是没有停止过读书、学习,他把病房变成了书房。五年的病榻生活,又著成了20多万字的《病榻杂记》。

说说自己的体会。

2.此时我们可以说先生就是那株“夹竹桃”,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这颗伟大的心灵。

朗读全文。

出示“感动中国人物”给季羡林的颁奖词,集体朗读。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让语文课像动画片一样好看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字,阅读更多内容

查理丨草房子丨早丨知识点

阅爱书目丨知识概要丨写景

游记丨小动物丨压岁钱丨节日

薛法根丨曹文轩丨博士科普

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beyond.com/afhhy/50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