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芦笛岩下的鲁家村,靠一碗豆花起家陆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花多少钱 https://m.39.net/disease/a_d1vd4h0.html
豆花,江南人喜欢称为“豆腐花”。记得儿时在农村,每到过年,村里总会有挑担卖豆腐花的人。担子的两头是热气腾腾的两木桶豆腐花,在担子的前面,还有一只烧着木炭的小炉,炉上炖一小锅红红的酱油。你要是买一碗豆腐花,便能在雪白的豆花上面浇一小勺酱油,味道很香。那个时候,心目中最向往的便是那豆花了。想不到这次到桂林,却遇到了一个靠豆花起家的古村落。这座古村名字叫“鲁家村”,坐落于桂林的著名景区芦笛岩旁,一条美丽的桃花江,环绕着村落。相传,桂林有名的“八景”之一“阳江秋月”,便是指鲁家村的桃花江。桃花江也称之“阳江”,桂林人说,昔日江的两边有很多夹竹桃树木,每年夏天,夹竹桃树坠落下来的花骨朵,能在江面上随波逐流,十分好看,桃花江的名字便因此而来。从芦笛岩步行至鲁家村,仅需二三分钟的时间。因为村落在桃花江的西岸,所以进村的第一道,便是步行通过江面上的“风雨桥”。风雨桥,是广西少数民族村落里常见的,也有称为“花桥”或“福桥”。在侗族中,风雨桥还是它们民族的“三宝”之一,可见风雨桥的地位之崇高。只不过鲁家村的风月桥有些特别,它不是一座直线通行的桥梁,而是被设计成弯曲的“之”型,类似公园里常见的七星桥。鲁家村,建村已有多年,全村约有65户人家,三百多号人口,却没有一个人姓“鲁”,大部分人的姓氏为复姓“欧阳”,当然现在好多人改称为姓“阳”了。大约在明朝末年,欧阳家族的人,从江西的吉安府庐陵钓源村,举家迁移到桂林的芦笛岩边。原本全家都住在桃花江的东岸,因那边的耕地少,在清朝的康熙年间,又再次搬迁到现今鲁家村的地方居住。至于为何叫“鲁家村”,村里的族谱上记载,那是因为原先欧阳家共有五房儿子,五房儿子分门立户,所以外面的人叫这里为“五家村”。可能桂林话中,“五”跟“鲁”的发音相近,到后来,五家村,便被人们叫做了“鲁家村”了。但这个古村里确实没有姓鲁的人家。欧阳家的五房儿子,在村里从事着磨豆腐、发豆芽的劳作。桃花江清澈的水,是制作豆花的上乘水源,五房儿子做的豆花、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远近闻名。这些豆制品,还被运送到十里外的桂林市镇上贩卖,十分抢手。于是鲁家村的豆花出名了。现在去鲁家村,走过村口的风雨桥,就能见到一组雕像。雕像是有夫妻两人加一孩童,他们围绕着巨大的石磨,在辛勤地磨豆浆。豆浆,也是制作豆花、豆腐的第一道程序。现在鲁家村里所有的农家乐,打的招牌都是三百年祖传豆腐花,客人要是坐下来吃饭,店老板都会免费赠送一壶热豆浆。说鲁家村是一座“豆腐村”,兴许一点都不夸大。这个村里随处能见到的就是磨豆浆的石磨、用来提取江水的水车,当然还有到处有的“豆腐坊”。我在村里见到指路牌上有“豆腐坊”三个字,但顺着指路的方向,找了几圈都没见到一座豆腐坊。问村民,村民会笑着说:我们每家都是豆腐坊啊。让鲁家村出名的,还有就是电影《西游记》的取景地。当年开拍电影版的《西游记》时,电影开篇的片头,画面风景就来自于鲁家村,这个也成为现今鲁家村人的骄傲。在村子的东面,还建有一座小小的“西游印象”景观,假山、池塘,和唐僧四人的雕像,都竖立其中,供游客免费参观。走进鲁家村,你会发现这座古村其实一点“古”的味道都没有。原来它是一个在原先古村的基础上,推到重来的新村。村庄的建筑颇有特色,坡屋顶、小青瓦、花格窗、白粉墙、青石板,这些都是桂北民居的传统建筑元素。如果你也去桂林的芦笛岩,不妨顺便去鲁家村看看。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beyond.com/afhpz/10281.html


当前时间:

晋ICP备20240524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