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上次“春季三程”的课程选择了这首《仲春溪行即事》,来佐证春天的第二个阶段是“仲春”,于是今天就学习这首诗。
仲春溪行即事
(宋)汪莘
竹外夭桃分外明,
一枝折得绕溪行。
春风谁道全无主,
胡蝶飞来花上争。
先疏通字词。
这首诗里,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分外明。
分外,就是格外、特别的意思。明,明艳。因为这里是形容夭桃,所以用明媚、鲜艳的意思。
夭桃。
夭桃,就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浓缩,这里的意思是,明媚的桃花。
再分析题目,题目的各部分是在交代什么内容,相互是什么关系?
仲春,是时间,是背景。溪行,是事件。即事,是写作缘由。跟昨天的“即兴”相比,一个是说事情,一个是说兴致。
这其中,溪行,是主要内容。仲春,是背景,即事,是缘由。
再逐句分析。
注意,每一句在交代什么内容,相互是什么关系?这是什么表达方式?
其中,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描写又分写景,写人之类。
竹外夭桃分外明
这句主体是夭桃,竹外,是地点背景,分外明,是特征。这句是写景。描写桃花的颜色。
一枝折得绕溪行
这句有倒装。“一枝折得”应是“折得一枝”。绕溪行,是事件。其实,折也是事件。只是两者相比,是先折后绕,拿着花绕,所以,绕溪行是内容的主体。
这里是叙事。是描述自己的行动。
春风谁道全无主
这句同样有倒装。“春风谁道”应是“谁道春风”。全句是个疑问句,谁说春风完全没有主人的?
胡蝶飞来花上争
上句问谁是春风的主人呢?这句是答。既可以是蝴蝶飞到花上,相互在争执,哪只才是主人,也可以理解为,蝴蝶飞来花上,与花争论,谁才是春风的主人。
这里是描写,是写景。通过写景,形象地回答上句的问题。
附一
分析概要
仲春溪行即事(宋)汪莘
仲春,这是作者交代了写诗的季节背景。溪行,交代事件。即事,缘由,即兴,就兴。
竹外夭桃分外明
竹外,这是背景。夭桃,描写对象。分外明,这是特征。这是 句,写景,扣仲春。
一枝折得绕溪行
折桃,绕溪。这是第二句,叙事,扣溪行。
春风谁道全无主
这是一句倒装句,“谁道春风全无主?”
胡蝶飞来花上争
蝴蝶相互争,或者,蝴蝶与花相互争,争论谁才是春风的主人。
附二
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⑴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⑵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华:同“花”。
⑶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
⑷宜:和顺、亲善。
⑸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有蕡即蕡蕡。
⑹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亲爱的你,诗意创造其实不难,你可以捕捉住生活中“一枝折得绕溪行”的童趣,你也可以展开一次“春风谁道全无主,蝴蝶飞来花上争”的想象。
这些童趣,这些想象,打动了你的心灵了吗?有没有让你联想起自我生活的某种趣味呢?
等你,我们一起交流,一起涵泳诗意,浸润人生。
联系作者
更多往期精彩内容:“老师,我们学论语,有什么用呢?”家有神兽之老母亲历劫之路望月记恍惚夏已匆匆过,一笺清秋浅浅来——读书小札(上)恍惚夏已匆匆过,一笺清秋浅浅来——读书小札(下)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