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三阿哥一出生就是天之骄子。
本来他作为大胖橘皇帝的长子,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但 却被撤去*带子,赶出皇宫,成为了剧中最可怜的皇子。
因此,很多网友都说,虽然三阿哥出生即 ,但因为资质太平庸了,所以 智商毁了他一生。
其实三阿哥之所以会沦落到这个地步,除了智商缺那么一点,最主要是亲娘齐妃和养娘皇后的教育出了问题。
01齐妃自己不进步,所以孩子也跟着不进步
大胖橘皇帝准备去齐妃的宫里,齐妃知道后十分高兴,不但吩咐宫女拿来了一件粉红色的衣服,而且还准备让下人叫三阿哥过来。
小太监听了后,一旁提醒,如果有三阿哥在,那么娘娘就没有办法和皇帝说一下体己话了。
后来大胖橘皇帝过来后,齐妃并没有说体己话,反而是一直在提三阿哥。儿子很努力,每天看书看到三更半夜,天还没有亮就去练习马术。
还说自己常劝三阿哥一定要听皇阿玛的话,因为他是皇阿玛的长子,将来可以为皇阿玛分忧。
皇帝这时候的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线了,说出来的话很意味深长:“你就没有别的教儿子了吗?这些话,估计儿子的耳朵都听得起茧子了,朕也是。”
然后就起身走了。估计坐下来还不到10分钟。
从两个对话中,可以得知齐妃对三阿哥来来去去都是那几句话。
这种“说教式”的教育会让孩子的学习能动性变得很低,而且很容易“左耳进,右耳出”。
其实说白了,齐妃就是不愿意去学习育儿方法。
另外从穿衣也可以看出一些情况。
齐妃刚进宫的时候是豆蔻年华,那时候穿粉色肯定好看。但现在儿子都成年了,还穿着粉色的衣服。
怪不得皇帝说,你看看你多少岁了,你穿粉色不合适。
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齐妃不愿意成长,一直沉浸在以前的记忆中,也不去学习研究现在的皇帝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齐妃想受宠,但是不去学习,不去改变,一昧沉醉在以前,所以皇帝大半年都没有走进她的宫殿。
同理,她只想让三阿哥成为一个厉害的角色,但当一个母亲自己都不进步,小孩也是看在眼里的。
潜移默化之下,三阿哥也成为了一个像齐妃那样不思进取的人。
尽管有名师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三阿哥还是毛毛躁躁,连背篇《陋室铭》都背不好。
父母不去学习怎么样教育孩子,单是靠名师,名校,那么就算有再多的教育资源去堆砌, 只会徒劳无功。
后来齐妃轻易地听信了安陵容的挑拨离间,用夹竹桃汁液做成有*的糕点,实名送过去给甄嬛,想让她吃了流产, 被皇后抓住把柄,抢走了儿子。
三阿哥在四阿哥的唆摆下,贸然去指责皇帝的不是,帮罪臣和皇后求情,终于激怒了皇帝,把他赶出宫了,断绝了父子关系。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到三阿哥其实是在走齐妃的旧路?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会去模拟父母的行为。
相反,我们看看甄嬛是怎么样去教育四阿哥的?
当祺嫔在背后骂甄嬛的时候,甄嬛一点都不生气。反而教育在一旁的四阿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为不值得的人和事而生气,这样既费心力,也费时间。
当四阿哥看到三阿哥很努力地在读书的时候,他有了危机感。
所以他对甄嬛说他要更加勤奋,不能输给三阿哥,这样皇阿玛才会喜欢他。还问甄嬛,三阿哥是不是会当皇帝?
甄嬛是这样教育他的,天子不是由谁勤奋就谁当的,而是有能者居之,只有才德兼备者才有机会。
言下之意就是,你如果在各方面都出色,也是有机会的,所以加油吧,儿子。
齐妃天天告诉自己的儿子,你要努力啊,你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更恨不得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儿子将来要继承王位的。
而当三阿哥因为学习被皇帝责罚的时候,四阿哥告诉宁嫔,他自己也是什么都不懂。
但却告诉甄嬛,其实对于学习,他不但知其义,还晓其理。之所以装什么都不懂,是因为在甄嬛身边,在耳濡目染之下,四阿哥就知道凡事不能张扬,做人要低调。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的父母很希望自己的儿子*成凤,每天回到家就是在那里大喊大叫要看书,要学习,不要看电视。
但放眼过去,父母不爱看书,天天拿着手机在那里刷视频,刷某音,逛某宝。
自己不努力,做一个好榜样,但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乖乖看书,考个好成绩,这可能吗?
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感染出来的。
如果我们想让自孩子温文儒雅,那么我们对世界也应该是温柔的,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自律严谨,那么我们对自己也应该是高要求,严标准的。
02皇后PUA式教育,让三阿哥变得自卑又孤独
齐妃提早下线后,养娘皇后就开始成为三阿哥的依靠了。
但可惜的是,皇后对三阿哥的教育也是失败的。
首先,皇后PUA三阿哥(PUA:以爱的借口,表面上说是为了孩子好,却表现出不断嘲讽、打击和否定孩子,从而达到控制家庭成员的目的。pua中的逻辑表现为:表现得不够好,因此不能得到爱;只有变得更好,才能得到爱)。
皇后说如果他不好好读书,不好好用功,皇阿玛就不会喜欢他的。
还说笨鸟要先飞,三阿哥比不得别人聪明,要更加刻苦读书才行。皇后三更半夜传召三阿哥去问功课,逼他很早就起来读书。
但是在这种PUA下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会有勇有谋呢?
他只会变得越来越自卑,而且这种勤奋也只会是表面的。
皇后根本没有从根本培养三阿哥的理解能力和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三阿哥知道读书是为了自己而读,而不是为了别人。
皇后妄想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所以导致了三阿哥只会背书,但其中的含义完全不懂。
由于长期被打压,不断被皇后灌输你是弱者的思想,所以三阿哥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越来越孤独,心里也越来越压抑。
所以在遇到瑛贵人这朵温柔解语花的时候,尽管知道极大不妥,但也是深陷进去, 害得瑛贵人香消玉殒。
三阿哥那一句“我就那么比不上皇阿玛吗?我心里有你,皇阿玛他老了”,道出了多少心酸?
其实在三阿哥的内心深处,他一直被皇后灌输你不如别的小孩的观念,所以他是非常自卑的。
既然和我一样大的孩子我比不上,那我跟年老的皇阿玛比年龄,难道我也比不上吗?
看到这里,会不会觉得情节很熟悉?
现实中,当自己的孩子不争气,调皮的时候,作为家长,是不是会经常说这句话:“你看谁谁谁,又考了分,又乖,又听话,你呢,生块叉烧还好过生你。”
这时候的孩子,虽然嘴上会还句:“你去认别人做你的孩子啊。”其实心里已经被 到极点,严重者还会越来越反叛,破罐子破摔,越变越差。
相反,甄嬛两次和四阿哥的对话,真正值得我们学习。
次在圆明园,四阿哥找到甄嬛,请教她皇阿玛是不是不喜欢自己,甄嬛从父母爱子之心人人皆是来安慰四阿哥;
在四阿哥因为自己的亲生母亲地位低微,而越发自卑时,甄嬛教育他不要轻贱自己,来日别人也不敢轻贱他分毫;
在四阿哥拼命拍甄嬛马屁的时候,甄嬛教育他,与其心生敬佩厉害的人,倒不如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第二次是在甄嬛刚回宫的时候,四阿哥过来请安,说甄嬛在,他再也不会没有人要了,他也有额娘了。
而甄嬛也告诉他,有弘历,额娘再也不是孤身一人。让四阿哥不要自怨自艾,他们的荣辱是一体的。
四阿哥是个没有人想要的孩子,但是甄嬛作为宠妃,并没有高高在上地对待他。反而是不停地因材施教,慢慢引导四阿哥成为一个有格局有谋略的人。
教育,既要有道,又要有术。
帮助孩子真正拥有思考,选择和感受的能力,才是 的教育。
03总结
育儿作家珍妮.艾里姆曾经说过:孩子的身上有缺点是很正常的,不用害怕,但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的 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孩子方法。
孩子是泥,教育是模具,是各自的温度和环境下塑造的千姿百态的人生。
家庭教育如果不到位,就算有再好的教育资源也会不著见效。
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再好的老师也无法去代替家长的教育地位。
三阿哥拿着一手好牌, 却打烂了。
可惜了!
本文由乔安娜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