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无论贫富,牢记传统1采2忌3吃4敲,抬起一年好兆头
今天是农历二月的第一天,明天就是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自古以来,民间都认为“龙”是祥瑞代表,龙抬头最早起源于“天象星宿”,人们通过观察发现,每年的卯月卯日(既二月初二)夜晚,苍龙星宿就开始从东方露出两只类似龙的角,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显现出来,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发过程。
关于“龙抬头”的来历关于“龙抬头”的来历,民间流传的版本非常多,其中最为大家认可的一种就是,此节起源于伏羲氏,由于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的二月初二这天,伏羲氏都要亲自下地耕田,后来黄帝、尧、舜、禹纷纷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明百姓,都要亲自耕种,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考验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节日”。
再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相传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之后,惹得“玉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之内不准下雨,老龙不忍生灵涂炭,于是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把“龙王”赶出天宫,压到大山之下,百姓为了感谢“龙王”,每天像上天祈祷,最后玉帝被感动,与二月二这天释放龙王,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关于二月二,民间“讲究”也非常多,最为大家认知的就是“理发、修面”,寓意新的一年鸿运当头、万事顺利,其实,除了“理发”之外,还有老传统1采、2忌、3吃、4敲的说法,象征抬起一年好兆头。
1采指的是啥?前面我们说过,二月二又被称为“卯月卯日”,是个吉祥的日子,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采指的就是“采龙气”,并且“采龙气”也是有讲究的,据说“卯时”为最佳,卯时也就是早上5点至7点,出门向东深吸五口气,寓意着吸收了“财、福、运、喜、安”。
2忌指的是啥?所谓的2忌就是“不碰石磨”和“不动剪刀针线”,不碰石磨是因为,民间有“磨为虎,碾为龙”的说法,动石磨怕压到龙头,像山东有的地方,不仅提前把石磨清洗干净,还要把石磨提前支起来,以便“龙抬头升天”、
不动剪刀针线是因为,据说龙王这天要抬头观天,剪刀和针都是锋芒的物品,怕刺到龙王的眼睛,导致没办法及时行云布雨,因为古代都是以农业为主,也就是“靠天吃饭”,不论干旱还是洪涝对农业都是不利的,所以为了龙王更好的观测天象,不能动这些东西。
3吃指的是啥?民间认为,二月二龙抬头,不管吃什么食材,都希望沾上龙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吃龙食”,可能有人会疑问了,咱们不都是崇拜龙吗?为什么还要吃掉这些龙化身的美食呢?据说二月二这天龙王会“大施恩泽”,“龙”是祥瑞的化身,吃掉龙化身的美食,寓意把福气也吃到肚子里了,日子会越过越顺。
由于各地风俗的不同,所以吃的龙食也都不太一样,不过大径相同,主要吃的就是这三种。
1、吃饺子
因为饺子的形状类似于“龙的耳朵”,而且这天吃饺子也是有讲究的,不仅要有“肉馅”,还要有“素馅”,而且素菜的饺子最好选用地菜为佳,这样寓意着“有财”,
2、吃面条
面条又名“龙须面”,所谓“龙抬头”吃龙须面是必不可少的,面条细细长长,也寓意以后的日子长长久久,民间认为吃了“龙须面”,也就意味着给龙王扶了扶“龙须”,表示对龙王的尊敬,也祈求“龙王”多赐福。
3、吃春饼
一般北方人都爱吃春饼,春饼是一种很薄很薄的饼,记得小时候,每年二月二这天,家里都会烙几张美味的春饼,之所以吃春饼是因为,春饼类似于龙鳞,也寓意吃了“龙鳞”,美满团圆。
“4敲”指的是啥?所谓的四敲指的分别是“敲梁头”、“敲案桌”、“敲锅台”、“敲门墩”。
民谣里有这么一段话,“二月二敲梁头,大屯满,小屯流。二月二敲案桌,打得粮食没处搁。二月二敲锅台,大小元宝滚出来。二月二敲门墩,坐着不动也生金。
上面的这四敲,一般都是由家里的主妇承担,边敲边说着吉祥的话,寓意风调雨顺、钱粮满囤。
结语;由于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时代的变迁,很少有人在家种田了,所以这些传统也渐渐被人遗忘,但无论怎样,这些传统的初衷都是好的,希望大家能遵守就遵守,毕竟它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一种风俗文化,我们应该好好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