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甄嬛传才明白,手握一手好牌的皇后

(一)

乌拉那拉氏宜修,满军旗上三旗出身,姐姐纯元皇后,表姑母为太后。纯元难产而亡后,为了不使皇后宝座旁落他人,太后扶植宜修做了皇后。宜修皇后无论是心机、手段,还是眼界,都是拔尖的,应该说是出场便拥有雄厚的资本。

而甄嬛,汉军旗出身,父亲为正四品大理寺少卿,与皇后相比,简直不在同一个档次上。宜修看似稳操胜券,为何最终失了所有呢?

我们知道,要想打硬仗,必须有一个过硬的团队,对甄嬛如此,对宜修亦如此。

而宜修在选人上,则显示了她的格局。我们先来看看宜修团队有哪些人:太后、齐妃、祺贵人、安陵容、江福海、剪秋。

祺贵人刚进宫时,宜修就对安陵容说:“祺贵人愚蠢,却实在美丽。宫中很需要这样的女人,服侍皇上不需要聪明,只要长得漂亮,这样的人只会分宠,不会专宠。”

所以,宜修选取队员的原则是,好拿捏的。

安陵容心思深沉,却出身卑微,把宜修当作靠山,宜修就利用此,拿捏住了她。

齐妃,被网友戏称为“齐二哈”,她真是蠢坏蠢坏的,多次实名制投毒,故而得名。

剪秋,作为景仁宫掌事宫女,竟然亲自毒杀甄嬛,最后竟错杀了果郡王侧福晋孟静娴,而给景仁宫招来灭顶之灾,智商也真是堪忧。

而江福海更是不堪,在慎刑司,还没等用酷刑,就招了个底朝天。

反观甄嬛团队:端妃、敬妃、欣贵人、宁贵人、崔槿汐、苏培盛,无论哪个拿出来,都是一把宫斗好手,怪不得宜修,人到用时方恨少了。

(二)

宜修处理事情,过于急功近利,反而伤了对方的心。

安陵容的父亲安比槐,因军饷案身陷囹圄,甄嬛与安陵容去求皇后相助。皇后帮她们去求皇帝,甄嬛正心里感激着,这边宜修却道:“莞贵人聪慧,自然知道本宫心之所向。这么热的天,香炉里的死灰又复燃了,这可怎么好?”

这“死灰”自然指的是华妃,华妃被废了协理六宫之权,而此时,皇帝已动了复华妃权力之心。而宜修自然是以此要求甄嬛为己所用,打消皇帝的心思。

而祺贵人被禁足之时,求宜修救自己出去,宜修道,马上到中秋了,到时会求皇帝放她出来。然后接着说:“你也应该知道,要怎么去回报本宫的恩情吧。”

祺贵人一愣,然后接着说:“即便不为了皇后,臣妾也知道是谁陷害了臣妾。”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宜修看似在帮别人,其实,都是有代价的,是要把别人当作自己手中的刀。

(三)

宜修是典型的缺少共赢思想的人。

甄嬛回宫后,见到祺贵人佩戴的红麝香珠,便知祺贵人跟着皇后是挣不到出路的,因为女子长时间佩戴那东西,会损坏肌理,再也生不出孩子来。

安陵容也一样,虽在皇后安排下受宠,可每次承宠后,宜修都派剪秋送去避子药,借口却是,时机不成熟,怕被人抢了恩宠。

安陵容与祺贵人不合,被祺贵人毒哑了嗓子,宜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让安陵容复宠,宜修竟让安陵容使用肌息丸,去练习冰嬉,来取悦皇帝。肌息丸中有一味麝香,用久了,女子便失去了生育能力。

后来安陵容为救身陷囹圄的父亲,服用了皇后推荐的强行怀孕的药,当然这个孩子是撑不到足月的,只是为了解燃眉之急罢了。皇后竟想利用这一胎,扳倒甄嬛。所幸,甄嬛没有中圈套。

连甄嬛都知道,安陵容怀孕,皇后手中又多了一个孩子。在后宫,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份筹码,而宜修却不懂。

我们可以看到,跟着宜修的人,不止是祺贵人,所有的人都没有未来。

宜修利用齐妃的爱子之情,让安陵容告知齐妃夹竹桃的花粉有毒,有孕之人更是碰不得。齐妃便让翠果给甄嬛送去掺了夹竹桃的点心。

宜修借此机会,夺了齐妃的抚养权。后来齐妃受宜修的启发,又给叶答应送去九寒汤,致使叶答应终生不孕。皇帝下令彻查,为保全三阿哥,齐妃自戕身亡。

祺贵人因“滴血验亲”一事,被苏培盛派人打杀,皇后看着祺贵人被拉走的尸体,对安陵容说:“你知道她为什么不得好死吗?她太不中用了。”

在“滴血验亲”一事中,祺贵人冲锋在前,事情败露,也没有攀咬皇后,而宜修竟一点怜惜之心、愧疚之心都没有。安陵容是一个极敏感的人,她在恐惧之余,又怎能不唇亡齿寒?

其实,当初华妃在时,甄嬛又何尝不是皇后团队的一员?而宜修在华妃倒台后,便迫不及待地对甄嬛动手,才把甄嬛推到了对立面。

我们常说,地位低时,要把自己当人,地位高时,要把别人当人,而皇后只把别人当棋子。皇后团队表面看来一团和气,其实心里早已不睦已久,所以,安陵容临死前,才会对甄嬛说“皇后杀了皇后”的话吧。

反观甄嬛团队,甄嬛虽用别人,可也把别人当作利益共同体。

端妃、敬妃无子,甄嬛便想办法,让皇帝把温宜公主给端妃抚养,更是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胧月,送给了敬妃。

当初宜修提一句,提升安陵容的位分,甄嬛便提出要大封六宫。当时的场面也真是很有喜感,端妃被封为皇贵妃,比甄嬛的位分还高,敬妃被封为敬贵妃,与甄嬛比肩,欣贵人被封为欣嫔,宁贵人被封为宁嫔,瑛答应被封为贵人。

这一水的都是甄嬛团队的人,跟着甄嬛不仅人性化,更有前途可挣,谁不拥护她呢?

(三)

宜修还是个做事不留余地的人。

网友经常说,宜修是打胎队的小队长。有大臣说,将来,无论谁做了皇帝,皇后都是母后皇太后,皇帝说得好,权柄下移,宜修又怎会甘心?宜修最大的心愿就是,扫除所有障碍,让自己抚养的皇子登基,而自己成为唯一的皇太后。

所以,当初华妃伤及龙胎,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富察贵人怀孕后,她指使安陵容,借用香料之故,利用一只叫松子的猫,冲撞了富察贵人的胎。而甄嬛怀孕时,她更让安陵容在舒痕胶里掺了麝香,然后她与皇帝去寺庙祈福,把后宫交给华妃。

宜修深知华妃的性子,知她不会放过立威的机会,如她所愿,甄嬛仅跪了半个时辰就小产。这一次,不仅除掉了甄嬛腹中的胎,更是把华妃拉下马。

甄嬛去甘露寺后,皇后更是一家独大,甚至想毒杀四阿哥。太后本为了家族利益,对宜修所做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宜修反复伤及龙裔,触及了太后的底线,那可都是太后的亲皇孙啊。皇帝子嗣单薄,宜修真是功不可没!

太后曾劝说宜修:“好好保着别人,也是保着自己。”

太后的意思是,让宜修给自己留条后路。宜修反道:“实在不必为臣妾操心,还是好好养病要紧,以免皇上又要疑心,是因为隆科多的缘故。”

隆科多曾与太后是恋人关系,宜修竟拿隆科多威胁太后。

她不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我们知道,皇帝与太后一直讲究的是制衡之术,后宫没人与皇后制衡,宜修独大,竟嚣张到太后头上动土,太后答应甄嬛回宫,好制衡皇后。

宜修更不该得罪苏培盛。我们知道,苏培盛是皇帝身边的总领太监,是陪着皇帝一起长大的,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非一般人可比。而宜修为了对付甄嬛,竟利用敬妃发现荷包一事,把苏培盛与崔槿汐都送进了慎刑司。最后,甄嬛求得皇恩,才救了二人。

在“滴血验亲”一事中,皇后团队的祺贵人更是要慎刑司对崔槿汐行酷刑,崔槿汐可是苏培盛心尖上的人,祺贵人最后被苏培盛派人乱棍打死,就是个例子!

(四)

宜修的结局,皇帝的态度是起决定作用的。

我们知道,宜修对皇帝,是有执念的。就连最后,纯元事件暴露后,皇帝问她,为何不恨自己,宜修依然流着泪说:“臣妾做不到啊。”

我们看看皇帝喜欢什么样的女子,无论是纯元,还是甄嬛,都是长得漂亮,家世好,知趣,并多才多艺的。

而宜修,本是庶出,心里一直是有自卑感存在的,而且,为了彰显自己皇后的身份,在皇帝面前还一直端着。

记得有一次,皇帝在景仁宫用膳,皇帝想再喝一碗汤,宜修便道:“事不过三,老祖宗的规矩,不偏爱,懂节制,方得长久。”

皇帝本来吃饭兴致很浓,到最后兴致阑珊,放下筷子去了养心殿。

宜修不知,这样端着,只能得到皇帝的敬重,而不会得到皇帝的感情。

而皇帝对华妃的态度,我们更可以看出他对后宫的要求。皇帝不希望外戚干政,不希望未来的皇帝受到朝臣的牵制,所以,他不希望未来的太后母家有过高的权势。对华妃如此,对宜修亦如此。

华妃身后是年羹尧,而皇后身后是乌拉那拉氏与隆科多。皇帝对年羹尧与隆科多,只是利用而已,用完了,便可卸磨杀驴。

所以,在皇帝心里,华妃不是太子之母的好人选,宜修亦然。

尤其是宜修多方联系朝臣,想立三阿哥为太子,更是触了皇帝的逆鳞。甄嬛小产后,皇帝便把宜修禁足景仁宫,一方面,甄嬛小产与皇后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对宜修干涉朝政的不满,予以警戒。

尤其是江福海招出了“皇后杀了皇后”的内涵后,更是触了皇帝心底的伤。

纯元是皇帝的白月光,当初皇帝初遇纯元,便对她一见钟情,执意纳为福晋。纯元怀孕后,皇帝便让宜修帮着照顾纯元。不想宜修因妒生恨,借照顾纯元之机,对纯元的饮食动了手脚,致使纯元难产而亡。

宜修可是纯元的亲妹妹,皇帝犹记得,纯元临死前,曾伏在他膝上,对他说,要善待她唯一的妹妹,宜修。

皇帝一句“果真是她”,便知当初皇帝便怀疑过她。皇帝本想把宜修废为庶人,冷宫安置,后因太后临终留有懿旨,乌拉那拉氏不得废后,皇帝便把宜修安置于景仁宫,非死不得出,并让苏培盛去景仁宫取回立后的圣旨,宝印,宝册,并晓谕六宫,与宜修死生不复相见。

至此,一手好牌的宜修,真得变成了一无所有。

犹如太后所说:“好好保着别人,也是保着自己。”而宜修在毁掉别人的同时,也毁掉了自己。

很多时候,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走自己的路,也要让别人有路可走,成人之美,才能让路走得更宽更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beyond.com/afhpz/996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