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6675193886405345&wfr=spider&for=pc《康震古诗词81课》(点击上图即为购书页面)由 古典诗词专家康震教授精讲从汉代至清代的81首国民必读古诗词,小到字句意象、文史典故,大到诗人身世、人生心境,旁征博引,会通古今,共情式解读,多维度切入,引领读者穿越时光,去会晤千百年前诗人内心那些深情唯美、绚烂多姿的诗句,使读者在感悟诗词人生、品味诗词之美、赏玩诗词之趣的同时,提升文学修养和艺术品位。下面这两篇文章选自《康震古诗词81课》。康震古诗词81课第32课韩愈《晚春》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前后。这一年韩愈四十九岁,在朝廷担任太子右庶子。右庶子为正四品下,执掌侍从、献纳、启奏等职事,是服务太子的一个属官。这首诗的题目是《晚春》,诗人心中的晚春是怎样的呢? 句“草树知春不久归”,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要归去,就像辛弃疾词里写的“匆匆春又归去”,春天将要匆匆离开了,夏天就要到了。为了让春天长留 ,花草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百般红紫斗芳菲”,姹紫嫣红,争相斗艳,摆出一副要把春天留住的架势。中国古代诗歌里,想把春天留住的诗词很多。比如辛弃疾《摸鱼儿》就说:“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词人看到画檐上面结了蛛网,粘满春树的飞絮,好像是要把春天留住一样。古代的诗人们对春天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情思,他们不愿意春天走,想要把春天留住。这里最妙的是三、四两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指的是柳絮(古人称柳为杨柳)。宋代词人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说:“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写的就是杨花的情态。“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里的“杨花”,指的也是柳絮。我们一般都会欣赏牡丹、月季、荷花,少有人去欣赏杨花,换言之,杨花并不是一种可供欣赏的花卉。榆荚就更不是了。榆荚又叫榆钱儿,是榆树结的果实。我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常将嫩小的榆钱儿与面和在一起,蒸好后,我们蘸着酱油、醋、香油,特别好吃。虽然无人欣赏杨花、榆荚,但春风吹过的时候,白色的杨花和榆荚如茫茫白雪,漫天飞舞。“杨花榆荚无才思”的意思是说,杨花、榆荚不像牡丹、月季、桃花、杏花那样美丽,没有那种争芳斗艳的资本,如果说花卉的艳丽就是“才思”,那杨花、榆荚真是“无才思”之花。不过虽然无才思,也可以“漫天作雪飞”。春天就要走了,时光不待人,桃花、杏花,争芳斗艳,争分夺秒,想要挽回春天,杨花、榆荚也要加入这“斗芳菲”的队伍中。它不跟你比花红,不跟你比叶绿,跟你比的是“漫天作雪飞”。这就像清代诗人袁枚写的《苔》(二首其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虽然我这花开得不够大、不够艳,但只要我争分夺秒,只要我珍惜时光,只要我自信自强,我这朵小小的苔花依然可以绽放得欣欣向荣,展示出我的青春、我的光彩。所以,这首诗的本意并不仅仅只是挽回春光,留住春光,也不只是为了赞美争奇斗艳的芬芳桃李。这首诗的主角之一是“无才思”的杨花和榆荚。它们虽然没有美艳的容貌,但依然可以“漫天作雪飞”,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生命力。或许,韩愈想表达的是,就算没有惊艳的色彩,也一定拥有属于自己的力量与光辉。韩愈的这番表达,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出身与人生成长经历。韩愈三岁时父亲去世,哥哥嫂子把他抚养长大。后来考进士,考了三次才考中,又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考了多次也没考过,可以说仕途坎坷。但韩愈有个特点,叫愈挫愈勇。虽然他出身比较贫寒,地位不高,虽然他仕途坎坷,但是他始终努力奋进,他不仅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推动诗歌创新,还团结有志之士,跟自己一起推动儒学的复兴与繁荣。为官之后,韩愈参与了平定藩镇的*事行动。再后来,他为了振兴儒学道统不惜身家性命,公开力谏唐宪宗奉迎佛骨,甚至建议唐宪宗将供奉的佛骨付之一炬,结果惹得唐宪宗大怒,将他贬谪到遥远的潮州,真是吃尽了苦头。韩愈的身边有一群好朋友,比如孟郊、贾岛、张籍等人。他们都很有才华,但出身寒微,时运不济,怀才不遇。韩愈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