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真实存在的四种毒物断肠草

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与武侠小说中,有六种毒物常被提及,它们是断肠草、鸩酒、鹤顶红(砒霜)、夹竹桃、见血封喉、曼陀罗。

断肠草

断肠草又名钩吻,还称胡蔓藤、大茶药、山砒霜、烂肠草等。它全身有毒,尤其根、叶毒性最大。断肠草是藤本植物。

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

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炭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

断肠草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份,它喜欢生长在向阳的地方。

断肠草能杀人于无形,据文献记载,当年“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神农氏,最后就是尝了断肠草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的。

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有记载:“断肠草,人误食其叶者死。”在古代,人们往往把服用以后能对人体产生胃肠道强烈毒副反应的草药都叫做断肠草。

鸩酒

鸩酒,也叫酖酒,早在《左传》中就已提到。用鸩鸟的羽毛划过酒,酒即含有剧毒,就是鸩酒,毒性很大,饮之令人立即毙命。

鸩毒毫无颜色和异味,毒性却能够尽数溶解于酒。当然这只是个被夸大了的传说。

事实上有许多毒酒并不是仅仅用鸩的羽毛划过的,而是在酒中同时掺入了某种毒物(例如乌头、毒箭木、毒芹汁等等),不过人们习惯上也都叫它鸩酒。

古代的一些史籍如《史记》、《汉书》、《南唐书》等里面,有很多关于以鸩酒赐死和饮鸩酒自杀的记载,“惧鸩忍渴”、“饮鸩止渴”等典故就源于此。

如《南唐书·申渐高传》就记载了这样的一则故事:

南唐皇帝李升顾虑大臣周本威望太高,难以控制,想诛杀之。有一次,李升倒了一杯“鸩酒”赐给周本。周本察觉了皇上的意图,用御杯分出一半酒说:奉给皇上,以表明君臣一心。

李升当即色变,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为帝王演戏奏乐的优人申渐高见此情景,一边跳舞一边走了上来,接过周本的酒说:请皇上把它赐给我吧。

说毕,一饮而尽,将杯揣在怀中走了。李升立即暗遣人带着解药去给申渐高,但是未等药到,申渐高已经“脑裂”而死。

鹤顶红(砒霜)

在古代的一些小说中,丹顶鹤头上的“丹顶”,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剧毒物质,称为“鹤顶红”或“丹毒”,一旦入口,便会致人于死地,无可救药。

但据现代研究者试验,丹顶鹤头顶的红色部位并无毒性。

且鹤肉、鹤骨和鹤脑皆无毒并可入药,而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比方鹤脑,可增强目力,使人夜能见物。

曼陀罗

不管你知道此芳名是因金庸的《天龙八部》,还是据传华佗的麻沸散,或者佛经中常提及,抑或老外浪漫的花语,现在的话,欣赏它美就好。

司马光《涑水记闻》有“杞以金帛官爵诱出之,因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

曼陀罗身上带有剧毒,毒性最强。其种子毒性为最厉害,其次是嫩叶。若是不小心食用的话,会在短期的20-30分钟出现中毒的症状;时间长点的,最迟也不会超过三个小时。

但若是中毒不深的话,会在24小时就能够恢复到原本的状态,单若是严重的话,会出现休克致死的情况。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记述有曼陀罗:“曼陀罗生北土,人家亦栽之。春生夏长,独茎直上,高四五尺,生不旁引,绿茎碧叶,叶如茄叶。八月开白花,凡六瓣,状如牵牛花而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beyond.com/afhzz/10380.html


当前时间:

晋ICP备202405241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