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超级父母
ID:edu
前不久,刷微博时看到一则视频:
山东58岁的赵大叔,每天工作12小时搬瓦片,每个月拿元工资。
重体力、工资不高的装卸工作,他一干就是20多年。
赵大叔说:
“一想到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大学,我觉得非常欣慰,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这位搬砖的爸爸可能不懂教育,但他用实际行动为女儿撑起了未来。
他可能不懂什么大道理,却用坚韧和乐观为孩子树立了人生的榜样。
常言道,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
孩子一生 的幸运,是遇到这7种父母,赶紧来看看吧!
不攀比的家长有的家长总拿孩子作比较,进而被孩子解读为:
“在爸妈眼里我一事无成”“爸妈是不是不爱我了”“我就是不如别人”......
其实,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坏心,他们只是想让孩子多向 者学习。
然而,这种动不动就攀比的做法,除了打击孩子的自信和积极性,别无益处。
要知道,有远见的家长,都懂得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要吝惜肯定和表扬;
孩子做不好的地方,教他们方法,并给他们成长进步的时间;
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时,相信他们能行,并在适当时候予以指导和帮助。
请记住,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用心、耐心教导自家的孩子!
说到做到的家长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碰到类似的情境:
为了安抚吵闹的孩子,家长许诺为他们买某样东西,可转眼就不做数了;
为了让孩子多吃口饭,家长答应吃完就去买冰淇淋,结果只有孩子认真了。
用“骗”的方式哄小孩,一次两次或许有用。
可时间久了,孩子对父母不再信任,甚至连良言都听不进耳,那岂不耽误了孩子?
明智的父母,不会轻易给孩子承诺,而一旦答应了就会说到做到。
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兑现,家长不能假装没这回事,也不宜撒谎糊弄。
主动说明原因,表示抱歉并用其他东西替代,给孩子被重视的感觉。
家长说话算话,孩子才会在潜移默化下成为一个诚信的人!
经常鼓励孩子的家长有一类家长推崇打击式教育,生怕孩子骄傲自满。
在他们看来,孩子做得好是应该的,不必多夸,做得不好则要多批评和敲打。
其实,孩子的自我认知主要来源于家长、老师的评价。
家长的不断否定,不会激起孩子的斗志,只会激起孩子的痛苦和自我怀疑。
结果,孩子要么反抗和父母对着干,要么“破罐子破摔”变得懒散懈怠。
聪明的家长,都懂得利用鼓励让孩子追究进步,用夸奖让孩子再接再厉。
孩子犯错很正常,父母要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习得方法。
不要以大人的标准衡量孩子,多给孩子包容、支持和积极的回应。
然后你会发现,孩子真的如你所想变得越来越棒了!
舍得批评孩子的家长还有一类家长,不忍心说重话伤孩子的心,甚至连批评也不舍得。
孩子犯了错,他们便立马上前安慰、赶忙代替解决。
结果,孩子连对错是非都分不清,连最基本的认错纠正都没有,他们只会闯下更多、更严重的祸。
真正 的父母,不仅经常鼓励孩子,更舍得“狠心”批评孩子。
面对孩子的陋习,及时指出并监督孩子养成好习惯;
不纵容孩子的错误行为,例如在公共场所中大声吵闹、随便乱碰等;
适当放手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以提高孩子的做事后果意识。
早一天养成好习惯、形成好品行,孩子就能早一天从中受益。
父母趁早指正孩子,孩子将来才能少吃亏、少受罪!
尊重孩子的家长不少家长持这样的观点:孩子不懂事,凡事都应该听我们的。
于是乎,他们对孩子的声音不听不顾不在意,只是一味让孩子照做。
不曾想,这些孩子长大后往往缺乏个人主见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要知道,孩子在两三岁左右便开始形成自主意识,开始有自己的主张。
这时,懂教育的家长会去倾听,会和孩子沟通商量,会尊重孩子的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透过孩子的立场看问题,找到更优的做法。
此外在沟通中,孩子的逻辑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最重要的是,孩子得到了大人的尊重,他们因此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
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给他们足够的存在感!
以身作则的家长安全教育课上,班上一位小朋友问道:
“为什么爸妈教育我要遵守交通规则,可他们却随意闯红灯?”家长言行不一的做法,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混乱,甚至还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效果。
家长一定要清楚,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学区房,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而高情商的父母,不仅嘴上说,更会用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要想孩子做到如何,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多读书、少看手机等;
做了 到孩子的事要主动说对不起,而不是仗着自己是大人而辩解推卸;
孩子指出自己的毛病,做家长的要积极改正,并和孩子共勉。
只有坚守原则的父母,才能教出守规矩的孩子!
正能量的家长如今,越来越多家长在教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