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赋中的洋县*金峡
王默
*金峡,又名*金谷,在今陕西省洋县,系汉江流经该县东南部金水、桑溪和*金峡镇的一段河谷,被称“汉江 峡”,有“小三峡”之称。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金谷在县东八十五里。古谚云:“山川险阻,*金子午。”亦谓之*金山,有*金峭。汉置戍于此,张鲁筑城守之。南接汉川,北枕右道,险固之极,曰张鲁城,亦曰关城。蜀汉延熙五年,曹爽侵汉,自骆谷入汉中,诸将以兵少不敌。时蒋琬屯涪,欲待涪兵至,共击之。王平曰:“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深祸。今先遣*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金,平帅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亦至,此计之得也。”即率兵据之,爽果败却。后姜维议撤*金、兴势诸围屯戍,钟会因得长驱入汉中也。又有铁城戍,在*金戍东,城在山上,极险峻。刘宋元嘉十一年,氐王杨难当寇汉川,令其*薛健据*金山,姜宝据铁城戍。宋梁州刺史萧思话遣萧承之攻拔铁城戍。承之等进拔*金戍而据之。难当遣其子和等悉力攻围,败走。《水经注》:“*金戍,傍山依峭,险折七里与铁城相对。铁城在山上,*金在山下,山皆险峻,故以金铁为名。”
洋县*金峡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历史独具特色。此处原有古渡,是汉中先民去荆楚一代的主要水路,文人骚客、达官贵人过往时曾留下许多诗文,可惜史料不多,传世甚少。时逢旅游开发,文化挖掘,今辑录若干,以供参考。
(一)
王云凤(-),字应韶,号虎谷。山西和顺县人。明成化二十年()进士。历任礼部主客司主事、礼部祠祭司员外郎、国子监祭酒、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弘治九年()升郎中。十年()蒙诬下锦衣卫狱。十一年()经群臣申救出狱贬为陕州知州,十三年()提学陕西,成为明代关学的推动者。十四年()升副使。正德四年()升国子监祭酒。七年()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隆庆元年()追赠为右副都御史。工诗文,擅书法,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是好友,著有《博趣斋稿》。
宿*金渡(在汉中羊县)一幽亭户掩残灯火,坐久寒生山寂然。吟罢新诗无处写,月明独枕汉江眠。二马踏云窝里,人穿石鏬中。天因秦岭狭,山为汉江空。明月池边雨,*金渡口风。野亭门不锁,满池夕阳红。此二首录在《博趣斋稿》卷二,时诗人于弘治十三年()提学陕西,巡行陕境各地,经过洋县*金渡,傍晚时候坐亭中而作。原稿题注为“在汉中羊县”,实指汉中洋县。从 首来看,原*金渡曾有幽亭,诗人在月夜亭中坐久而吟新诗。第二首诗,诗人仍在“野亭”所写,云窝、石鏬、天狭、山空,则极写*金渡之高险与空寂。
(二)
王任,陕西宁羌人,明嘉靖十年()辛卯科举人,官通判。雍正《陕西通志》卷三十一《选举二·举人》:“王任,宁羌人,通判。”明万历重修《宁羌州志·举人》:“王任,嘉靖十年辛卯科,任扬州府通判。”另传世有宁羌《集景二首》诗,每句各咏宁羌一名胜景观。
王任曾过洋县,作有《*金峡》诗一首,录在康熙《洋县志·诗》中。
*金峡九十馀里*金峡,二十四处白雪滩。雷向江中驱乱石,水从天上倒狂澜。铁崖碍日千山险,玉井生风六月寒。信宿龙潭幸蚤出,片帆回首抵长安。按,“九十馀里*金峡”是指从高羊角滩到老鹳滩的大概距离,二十四处白雪滩指*金峡二十四处垠滩,这在光绪《洋县志·山川》中有明确记载:
又三里入峡,为高羊角滩,地名环珠台。又四里为低羊角滩。又二里为马尿垠。又二里为蒿溪垠。又一里为卒滩。又四里为九斗米滩。又五里为拘滩。又五里为石獭垠。又十里为大、小林滩;又五里为大、小金滩;又三里为鳖滩;又二里为笼滩;又一里为新滩;又十三里为大、小瓦滩;又五里为广滩;又五里为大阳滩;又十里为高、低白沙滩;又十三里为大、小唐兴滩;又四里为老鹳滩。自入峡历二十四险滩。出峡口即渭门也。(以上录《府志》)
另,王任《*金峡》诗有很多人误抄,“白雪滩”误为“白云滩”,“雷向江中”误为“雷向汉中”。
(三)
方殿元(-),字蒙章,号九谷,广东番禺人。康熙三年()进士,历官江苏剡城、江宁县知县,能以经术饰吏治。旋引疾去,侨寓苏州。工诗文,长于乐府,为“岭南七子”之一,著有《九谷集》。
方殿元《九谷集》卷四,为《六歌》之一,有总序:“六歌。西南烽火,几半天下,余遭忧去官,欲归不得。作歌六首,聊以写悲。”其馀五歌为《蜀山高》《洞庭波》《五溪深》《吴航头》《五羊城》。”康熙十五年(),方殿元经过褒斜道,写了《褒斜道》一诗。
褒斜道褒斜道,三载烽烟令人老。嵯峨云栈四百里,其下黑龙江中水。北走三秦南走蜀,长蛇猛虎盘深谷。张良一烧不可测,顾盼从容得秦鹿。诸葛艰难数出师,大星夜落三*哭。英雄成败且有数,况乃区区一狐兔。*尘澒洞入秦州,风雪关山劳远戍。铁马回头望陇山,断肠家过秦川路。更有子午与*金,十里百折伤人心。悬崖削壁日月黑,使尔战*招不得。诗中“三载烽烟”,是指清康熙十二年()春,朝廷撤藩,吴三桂于此年十一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三藩之乱始。三载烽烟,即至康熙十五年()。黑龙江,即褒水,又有山河、乌龙江、黑龙江之称。“张良一烧”谓张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事。
诗中“更有子午与*金”,即谓子午道、*金峡。子午道,由秦入川四条古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之一,过今陕西汉中西乡县。此诗虽是写褒斜道,而提到子午道和*金峡,更写了子午道和*金峡之艰险:“更有子午与*金,十里百折伤人心。悬崖削壁日月黑,使尔战*招不得。”
(四)
邹溶,字南谷,江苏吴县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三十年()任洋县知县。三十一年(),捐俸设立义学一所,捐俸重修旧儒学明伦堂、文庙名宦祠和县城东天宁寺桥。三十三年()冬月纂成《洋县志》。
*金峡赋伊银河之澄景,映天汉之灵波。托涓涓于嶓冢,汇淼淼于江沱。趋东海而朝宗,广南国而兴歌。
方其沧浪未达,漾水既同。嘘噏沔丙,吐纳褒龙。姚墟之西,婿河之东。厥有天险,锁钥汉中。
其地则武康雄镇,洋川故州。玉符征瑞,珠台环流。控秦楚以扼塞,据郧襄之上游。穆王却西征之辔,赤帝纾东顾之忧。典午设郡于木末,拓跋置邑于岩头。
山则脉连秦岭,势接巴陵。纡回磅礴,雾蔚云蒸。骆谷逶迤,子午杳冥。万螺叠翠,千髻浮青。
水则支壑咸容,细流罔拒。馨椒艳桃,柔蒲挺苎。傥浅潜深,贯规溢矩。文川武谷之归,逊水廉泉之聚。羡澈底之澄清,无纤毫之尘缕。
夫何山势促,水流湍。束断濑,泻重滩。疑龙门阙竦而斤削,恍虎牙杰峙而戟攒。讵藉丁开,匪缘灵擘。嗤共工之头触,诏应龙以尾画。绀峰嶻嶪而摩霄,赭嶂嵯峨而碍日。悬崖斗俯而屏列,绝岸夹流而壁立。漏天光于一线,云起还遮;罣瀑布之千寻,烟来如织。亭午微射曦晖,夜分略窥婵魄。虽盛伏而阴寒,纵晴明而晦黑。怒涛风鼓,雷不夏而常鸣;骇浪汤翻,雪非冬而恒积。游女心悸于苇航,交甫*销而珮失。客星犯斗,惊回八月之槎;仙令朝天,俏度双飞之舄。
若乃蟠萝蚪木,密箐丛芒。藤有钩端缨络,竹有?箭筼筜。岩桂岭松,作济川之舟楫;秋兰春蕙,韫幽谷之芬芳。灵禽构虚,捷兽腾荒。群蜼肱接而饮涧;孤狒唇翻而啸冈。色分甝虪,角别麢麞。豹濡雾以泽文,麝护脐而怜香。獭数月而肝益,熊应时而胆藏。凫鹥唼喋,雕鹗翱翔。浮鸀鳿于沙渚,嗅鷩鵫于山梁。忘机狎其鸥鸟,定偶羡夫鸳鸯。鹦?吉了,应空谷之清响。鹧鸪杜宇,叫落月而悲伤。
尔其奇鳞异甲,潜锦昭妍。扬鬐耀溜,掉尾晃渊。既乘波而奋翅,亦吹浪而飞涎。鼋晾帬于汭际,鲤暴腮于垠前。出丙穴而嘉美,丽槎头而肥鲜。或顺时而偶至,或土产之自然。
复有胚玑孕璜,含琛藏璞。晶珀敛辉,球琳未琢。斑瑁元亀,百朋双珏。皆稀世之奇珍,岂凡庸之能索!
惟是金河之水,金水之砂。注于碧磵,养厥*芽。扬迈浮檀,经淘汰而呈采;蔓苔麟趾,由披拣而显华。百炼斯精,鉎镠在镕而成器;一经兼教,鼎铉叶吉以传家。故以*金命名,与丽水而同夸。岂非媲双南之珍重,历千古以休嘉也哉?
然而天下之险,莫之与齐。瓦林羊角,大小高低。曰笼曰瓮,獭掯蒿溪。二十四滩,九十馀里。下如陨石,上如升梯。不辨南北,难指东西。屈曲驶逸,目眩神迷。假使澹台问渡,虽不遇蛟而投璧;纵令摩诃善没,曷敢探珠于睡骊。
第见冯彜蠲忿而亦威,罔象忏嗔而犹勇。石尤不恶而自阻,封姨虽婉而仍猛。天吴震荡以滔滔,阳侯澎湃而汹汹。诚可藐滟滪而傲瞿塘,易人鲊而轻惶恐也。
矧夫云根浸底,不测之深。石笋满壑,谽砑成林。似盆倾而盎注,如鼎沸而瓴淋。触激回澜,铁维欲绝;盘涡迅漩,羽芥都沈。渔人生长于烟波,过此收纶,犹必逡巡而股栗;商子往来于湖海,抵兹停櫂,不觉怔忡而戒心。吾因思世路险巇,尚鉴崇园之侈;人情翻覆,应惩况穴之滛。君子奉椿萱之遗体,奈何侣蛟龙以相寻。故宁居易而白璧,慎毋行险于*金。
邹溶在洋县做过很大贡献,既治县有方,又编纂县志,还留下了许多诗赋歌颂洋县,可谓对洋县是爱也厚,情也真,真正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其所作《*金峡赋》来看,探源溯流,引经据典,自然描摹,深情幽叹,无不体现出他作为一方官员和一介文人的历史情怀。此赋也成为洋县人文历史上的一篇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重要赋章。
(五)
毕沅(-),字纕蘅,号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廷试 ,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三十八年()擢陕西巡抚。四十一年()赏戴花翎。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赏轻车都尉世袭。卒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著有《续资治通鉴》,又有《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乾隆四十一年(),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从褒斜栈道,南巡汉中,曾为马超、张骞、李固、萧何、樊哙、杨从仪墓、韩信拜将台等历史遗迹书丹立碑,而这些碑刻,至今也大多传世。此行还作有《宝鸡行馆宵坐展眺北栈诸山邀冬友同作》《益门镇》《大散关》《草凉驿》《和尚原》《凤岭》《心红峡》《画眉关》《紫柏山》《柴关岭》《青羊峡》《观音碥》《青桥》《鸡头关》《褒城驿》《*金峡》《*门关》《定*山拜诸葛武侯祠墓》《赠王道士清渠》等诗。
*金峡导漾东为汉,波流清且驶。万壑争趋之,作势建瓴似。疾湍纵一往,其凅立待耳。曲之千涡盘,束之两崖峙。洪涛恣撞舂,凿凿露石齿。悉力峻拒之,哮吼怒不止。声訇走雷霆,锷銛截犀兕。天吴掀坤轴,波立十丈起。远思荒寒初,静忆水生始。下界尽如斯,天汉西流矣。毕沅《*金峡》诗选自《灵岩山人诗集》卷二十八。“导漾东为汉”一句出自《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即谓汉水发源于古嶓冢山。整首诗着重描写汉水在*金峡段之迅疾与声势,既写两岸之峙,又写千涡之曲;既看水势之波立,又听水声之哮吼。 总括“下界尽如斯,天汉西流矣”,以承接首句“导漾东为汉,波流清且驶”。读此诗,如临其境,颇有画意。
*金峡有一处险要之地,俗称*门关。毕沅在此处也写有一首诗。
*门关悄景沦阴泉,灵风撼大宅。云岚割昏晓,三光地底坼。浓翠滴层霄,万峰争一隙。鸟道循秋豪,危桥贯双石。壁削铲銕工,途争塞垣扼。松深翳冷青,日瘦淡虚白。幽凄盛*气,瘏马意辟易。觑之心*惊,阴阳骇境隔。惝恍森罗台,变相现咫尺。丑石状狰狞,见我逞逼迫。金蛊昼群飞,道是*王役。鱼灯閟泉扃,白日空一掷。冥晦沉云雷,天地亦跼蹐。诗中尽写*门关之险,更写道“鸟道循秋豪,危桥贯双石。壁削铲銕工,途争塞垣扼。”与李白《蜀道难》可谓异曲同工。
(六)
董诏(-),字驭臣,号朴园。安康人。清乾隆三十九年()中举。因科举不顺,退而教授弟子。四十六年()协洵阳知县邓梦琴修《洵阳县志》,五十年()协邓梦琴纂成《宝鸡县志》。另还参与编纂《商州志》《兴安府志》《汉阴厅志》。著有《正谊堂文集》《正谊堂诗集》《说文测议》《读志脞说》等。
渡白沙经渭门至环珠庙西征望梁洋,载驱四百里。陟巘复降原,日日溯汉涘。今朝渡白沙,忽复循其委。目极烟波长,行共清流驶。地幻高卑经,躔迷南北晷。浑将计程劳,转作归途喜。方折俄回流,渭门騞然峙。黾勉陟其巅,微径连岗起。崎岖一舍外,盈盈何处水。不问渔滨人,焉知造物伟。兹山如骊珠,龙抱随骫骳。大小*金南,清浅石齿齿。委折出其间,势如磨旋蚁。朝发复暮宿,道里纷难记。洄漩成转毂,汹涌漱山址。隐若环未交,来往所行是。闻之生长叹,彷徨为徙倚。事非目所经,未易凭忆拟。汉水不西流,谪仙虚语耳。贵耳不贵目,人事多如此。按,白沙渡、渭门镇、环珠庙俱在洋县*金峡。光绪《洋县志·山川》:“白沙渡,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出*金峡口。”“渭门镇,为*金峡镇口,逆流上者于兹卸载,顺流下者于兹装载,俱无集市。”康熙《洋县志·祠庙》:“环珠庙,在县东八十五里*金峡上流,祀水神杨四将*。”又据光绪《洋县志·营汛志》:“*金铺在县东南六十里,沙河铺在县东南七十里,环珠铺在县东九十里,渭门铺在县东一百二十里,白沙铺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可见白沙渡、渭门镇、环珠庙是洋县*金峡中重要地段。诗人此次游览*金峡的初衷,就是为了实地考察听说中的汉水流经状况。他一路观景,一路生情,犹记李白《白头吟》诗中“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句,便生“贵耳不贵目,人事多如此”的人生感叹。
(七)
李嘉绩(-),字云生,一字凝叔,号潞江渔者。祖籍直隶通州(今北京通县),其父官于四川,随父居于华阳(今成都)。进士。光绪九年()管榷汉南盐业。十三年()任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令。十六年()任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令。十七年()十月任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令。十九年()任洋县知县。二十一年()十一月任韩城知县。二十三年()任扶风知县。二十五年()任华州(今陕西省华县)知州。二十六年()庚子闰八月十九日,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因八国联*入侵北京,仓惶西逃,途中驻跸华州,李嘉绩负责接待,受两宫接见,写《迎銮记》一文。二十七年()署邠州(今陕西省彬县)知州。二十八年()再任华州知州。二十九年()任临潼知县。三十二年()任富平知县,次年卒于任。其一生博学善文,擅长隶书。富藏书,建藏书楼“五万卷阁”、“双桐书屋”、“江上草堂”、“代耕堂”等,自编有《五万卷阁书目》,著录图书馀种,自称30万卷。著有《华州治水道记》《江上草堂前稿》《榆塞纪行录》《代耕堂杂着》《代耕堂诗稿》等。
李嘉绩于光绪十九年()癸巳五月赴任洋县知县,于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一月由调任韩城知县。他在不到三年的洋县知县任上,写了许多诗,结集为《梁洋草》,多有洋县名山胜景、人文掌故、民俗风情,其中,有几首诗写到*金峡。
十日十日清尊伴物华,碧城风景聚官衙。入帘生意惟芳草,照镜春光有杏花。山拥*金临汉水,堂成白玉醉卢家。谈经弟子重相过,*拟青钱买绛纱。即事三首呈刘太守之二乱山合沓走兴元,料得唇亡必齿寒。不见褒斜增猛士,惟闻泾渭选材官。江横白水通舟易,山拥*金买骨难。三十二年浑不虑,处堂燕雀语平安。此两诗写于光绪二十年()甲午。写 首时,诗人在洋县县衙,触景生情,作成此诗。诗中“山拥*金临汉水,堂成白玉醉卢家”,所谓*金,即指洋县*金峡。第二首诗呈汉中知府刘本植,广西临桂人,同治十三年()进士,光绪二十年()任汉中知府。“江横白水通舟易,山拥*金买骨难”一句中的*金,也指洋县*金峡。
(八)
樊增祥(-),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人。光绪三年()进士。历任宜川、咸宁(今西安)、富平、长安、渭南知县。后任陕西布*使、署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时,官参*院参*。为同光派重要诗人,着有《樊山全集》。
樊增祥与李嘉绩为诗友,二人常以诗唱和。光绪十九年()始任渭南知县。二十年()诗寄李嘉绩一首:
元作樊增祥使君佳兴在萍汀,小吏钞诗手不停。官舍别开群玉府(君藏书极富),法曹曾坐念珠厅(君在谳局最久)。甲寅青纸书仙诀,子午*金拱县庭。未必散花妨学道,好栽修竹待樵青。诗中“子午*金拱县庭”,即指李嘉绩所令之洋县,子午即子午古道,*金即*金峡,皆为洋县胜景。李嘉绩得此诗后,也作和诗一首:
和云门见寄元均李嘉绩年光又转绿萍汀,官舍开筵酒不停。帖子词新黏便坐,梅花香暖落闲厅。晨兴报客风侵幙,夜燕留人月过庭。近写筼筜笺一幅,为君小叠寄寒青。李嘉绩在洋县知县任上,重修了北宋文同曾经构建的部分洋川园池,并写了七首绝句《湖桥》《横湖》《菡萏轩》《筼筜谷》《望云楼》《天汉台》《灙泉亭》。他与诗友樊增祥,以诗互相闻讯,更将洋县的人文美景向诗友大量推介,“近写筼筜笺一幅,为君小叠寄寒青”便是其中之一。
结语
*金峡是洋县的一处胜景,也曾是 的一处古渡,古代文人过此留下的诗赋应该还有很多。随着史料的挖掘,定会让我们领略和欣赏这处胜景的许多人文古韵,也更会为今后*金峡的旅游开发,增添诸多的人文内涵。
作者简介
王默,本名王亚兵,男,汉中勉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著有《康熙沔县志校注》[,三秦出版社]、《苏轼文同和古洋州三十景》[,陕西人民出版社]、《唐诸葛忠武侯新庙碑研究》[]等。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