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要做好繁育和管理工

为害番木瓜最严重的是番木瓜环斑花叶病,还有炭疽病、根腐病、疮痂病和白灰病等。常见的虫害有番木瓜圆蚧、红蜘蛛和蚜虫等。

1.番木瓜环斑花叶病

(1)症状。番木瓜环斑花叶病是一种传染性强、毁灭性的病*病。在番木瓜原产地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及种植番木瓜较多的夏威夷、古巴等地早已流行,年在广州地区发现,年普遍发现。该病害传播快,危害大,感染后的植株在冬季落叶,次年结果量大减或不结果,果实品质低,没有经济价值,病株1~4年内死亡。植株发病初期,顶部叶片、嫩茎、叶柄产生水渍状斑点,叶片随后呈现*绿相间或深绿浅绿相间的花叶病状,病果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不定形的连续或不连续的水渍状轮纹。后期叶缘干枯,病株老叶脱落,只剩顶部*色幼叶,幼叶变脆、畸形、皱缩,叶肉退化,只剩叶脉,成线状,如鸡爪。

(2)发病规律。该病由桃蚜、棉蚜、豆蚜、夹竹桃蚜、玉米蚜等传染,蚜虫自吸*液至完成传*的时间通常只有2~5分钟,传病力达%;还可经由汁液摩擦、人手或机械传播。种子不传播。西瓜、香瓜、南瓜等瓜类为其中间寄主。病*潜伏期7~28天。在广州地区,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期:4~5月及10月至11月上旬,月平均温度为20~25℃时植株发病最多,症状最明显;7~8月,平均温度为27~28℃,病株回绿,症状消失或减缓。高温对该病*有抑制作用。

(3)防治。目前还没有完全根治该病的方法,可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①严格保护新区,隔离栽种。新发展番木瓜的地区要严格建立检疫制度,培育和种植无病苗。新果园与旧果园要隔离米,并清除附近病株,消灭病源。②选种耐病品种如穗中红等。③改变种植时间,提倡春植,当年收果,当年砍伐,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有效措施。④加强栽培管理,培养壮旺树体,增强抗病、耐病能力。⑤清除病株,消灭传染源。在果园发现病株时,立即挖除并用石灰消*。⑥喷药防治蚜虫。果园间种玉米,诱引蚜虫喷杀。⑦采用网室大棚育苗和种植,防蚜虫为害。

2.炭疽病

(1)症状。番木瓜炭疽病是真菌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和基干,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被害果先出现*白色或暗褐色的小斑点,呈水溃状,病斑扩大、下陷,出现同心轮纹,迅速腐烂,叶上病斑多出现于叶尖和叶缘,褐色、不规则形,斑上长有小黑点。(2)发病规律。该病菌在病残体中越冬,分生孢子由风雨及昆虫传播,由气孔、伤口或直接由表皮侵入。

(3)防治。

①冬季清园。喷1次70%富村0~0倍液,或30%菌物克~倍液。②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及残枝、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或减少病源。开花前后、幼果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70%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0倍液、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倍液,共2~4次,隔7~10天喷1次。③适时采果,避免过熟采收。在采收前2周喷1次70%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0倍液。

3.叶斑类病

番木瓜叶斑类病常见的有白粉病、疮痴病和灰褐斑病等,在7~8月普遍发生,主要为害中、下层叶片。

(1)症状:

①白粉病。主要为害嫩叶。在感病部位出现分散的白色霉状小斑块,小斑块扩大和联合形成一层白色霉粉层。霉层下的病组织变褐色。该病对嫩叶为害较严重,除为害叶片外,还为害嫩茎、叶柄,发病后叶柄与叶片脆弱易折断。②疮痂病。多发生于叶背,初期沿叶脉两侧呈现不规则的*斑,后期转灰褐斑并产生木栓化组织,如疮痂,潮湿时病部上生灰色或灰褐色的霉状物。③褐斑病。发生在叶片两面,病斑呈圆形至多角形,中部灰褐色至褐色,周缘暗褐色,斑上生灰色霉状物。

(2)发病规律:白粉病以菌丝在较老叶片及叶柄上越冬。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新抽发的嫩叶上萌发芽管,然后发展为菌丝,生长在寄主表皮上,菌丝再产生分生孢子而进行重复侵染。8月以后病害容易发生。疮痂病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株及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与再侵。温暖多雨的年份较多发病,特别是昼夜温差大而又高湿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褐斑病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风雨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致病。高温高湿天气最适合褐斑病的发生。

(3)防治:①避免过度密植,注意通风透光,控制氮肥施用。及时摘除病叶。②在1~2月发病期间,喷胶体硫倍液,或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倍液、43%菌力克悬浮剂倍液防治。③疮痂病、灰褐斑病的防治可结合防治炭疽病一起进行。

4.根腐病

(1)症状。番木瓜根腐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根部及根颈部。发病初期,在茎基出现水渍状,后变褐腐烂,叶片枯*、枯死,根系变褐坏死。苗期或定植时伤根的树容易感染,水位较高,土壤较湿、容易积水的果园常常发生,危害性仅次于番木瓜环斑花叶病。

(2)发病规律。病原为镰刀菌属,以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由流水传播。

(3)防治:①苗地及果园要通风透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避免积水。②种植时减少伤根,不能种植太深。果园要轮作,不能与葫芦科蔬菜连作。③及时清除病株,并用石灰或药物消*、晒土,不要在原来位置补植。④发病初期喷药保护。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每株灌药液0.3~0.5升,隔7~10天1次,连灌2~3次。

5.瘤肿病

(1)症状。发病时叶片变小,叶柄缩短,幼叶叶尖变褐枯死,叶片卷曲、脱落,雌花变雄花,花枯死,落果。病株各器官有乳汁流出,伤口有白色干结物。果实向阳面流乳汁,慢慢溃烂,没有溃烂的果实有瘤状突起。

(2)发病规律。该病为生理性病害,因土壤缺硼而引起,补充硼元素可防治。

(3)防治。:①在现蕾时,在植株旁施2~5克硼砂或3克 ,1~2次。②根外喷0.05% ,隔7天1次,喷3~5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beyond.com/afhzz/387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