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回不去的童年成长总在一瞬间

简乐兮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管我们是否认同这句话,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童年的经历不仅不会随时间淡化,反而愈来愈频繁和深刻地在我们脑海中闪现。不思量,自难忘。就像老年人的寻根,一个人一生都在努力画着一个圆,想要找回最初的美好,越是物是人非,越是急于重寻。

有很多在文字里驰骋的写作者,无论他们费尽了多大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其他作品中,最终却是以写自己的童年而被记忆。

林海音先生的《城南旧事》,就是她无法忘却的童年经历。打开这本书,就像翻开一幅有些时光细小尘埃的黑白画卷。她用其细致委婉的笔调,以一个小女孩稚嫩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旧时京华那些景色和那些人物。

01惠安馆的悲情女子命丧车轮的伤离别

冬天的驼队来到北京的城南,驼铃声开始在街上响起。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英子,在骆驼跪卧的路旁,眨着好奇的眼睛,看骆驼不停地咀嚼着,不知不觉也学着它的样子,可爱地鼓动着腮帮子。

随着精灵似的英子,我们看到了惠安馆里疯癫的秀贞。她遭恋人抛弃,未婚生下的孩子被父母丢掉,日日在门前痴等,看到小孩就喊“小桂子”。周围的人都躲着她走,小孩们都怕她,而英子却说:秀贞,我喜欢你。

孩子单纯的世界,没有世俗的既定眼光,她们只会去感受这个人。

英子喜欢听秀贞疯言疯语。在秀贞跳跃的叙说中,我们知道了秀贞的恋人“思康”,因为现实的无奈两个可怜人被迫分离。无望的等待和失去孩子的双重打击下,秀贞疯了。她的疯癫,是痴,是找回小桂子,再一起去找思康的执着。这份单纯浓烈的深情,莫名地牵扯着幼小的英子,她答应帮秀贞找到她的小桂子。

孩子对于被需要感,对于别人秘密故事的参与,总有一种很强烈的责任感。

机缘巧合,小英子通过胎记发现好朋友妞儿就是秀贞的那个小桂子,连夜帮助秀贞和小桂子母女相认,并偷偷把妈妈私房的金镯子资助她们做找亲人的盘缠。但英子无法预料的是,她童稚的真诚造成了两个苦命人命丧车轨之下的悲剧,就这样英子失去了朋友妞儿和秀贞。

谁小时候,没有做过错事,给别人,甚至亲人朋友造成过 呢?但有谁会因无失之过,使得别人失去过生命呢?

英子做这件事,也是用了很大的勇气的。送走她们后,英子就大病一场,醒来后她朦胧中觉得自己也许做错了,内心有愧疚、忏悔,还有无法言说的委屈。

每个孩子都深藏有大人所不知道的秘密,和无法说出口的伤痛记忆,而后成为缅怀童年愚呆的忏悔之情。

父母怕此事给孩子带来阴影,处理的方式简单而又合理,搬新家,用新的人事带孩子走出来,不再提起往事。就像英子妈妈所说,有了新的朋友,到了新家,就会忘记这些人和事。

每一次悲伤的离别获得的成长经历,都会在我们心里刻下难以修复的伤痕,就像大树的年轮,越是粗壮,痕迹越是鲜明。

02偷窃贼是好人还是坏人成长总会教你辨别

搬到新家后的英子在荒废园子的草丛里,遇到了为了供弟弟读书,不得已偷窃藏赃物的大哥哥。大哥哥与英子推心置腹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和她 “我们一起去看海”。

而英子却因为大哥哥送给他的小金佛,无意间使得警察得到线索,大哥哥被警察带走了。一心想着送 的弟弟远渡重洋读书,对人生有美好憧憬的人,怎么是坏人呢?英子说自己分不清海和天,这一刻不明白什么是好人和坏人。英子失去了大哥哥,也失去了童真的好人坏人的判断标准。为生活所迫的偷窃贼,他是好人吗?小时候,我们分辨好人是通过什么去判断呢?

小孩总是以为善恶是分明的,直到有一天真正经历到,才明白,规则和人性是不能划等号的,命运才是仲裁者。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家柯尔伯格 的“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向熟人借钱,尽了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 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起来了。

但我们在习俗的眼光里,成人的道德标准是什么呢?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如果人人都去做违法的事,社会不就变得混乱了吗?

很少有人能达到的后习俗,就是道义高于一切。海因茨应该去偷药,没有什么比人类的生命更有价值了。

英子的大哥哥也许还没有像海因茨到那样绝望的境地,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常常就是一种两难的道德,成人都难以抉择,更何况小孩。

但孩子的阶段性成长,就是这样在不断认识这个复杂人事中,情感超越了规则和法则,而后慢慢改变。

03孩子的心机透着慧黠和怅然若失

书中还有一个敢爱敢恨,敢于反抗命运的奇女子,兰姨。三岁就被妈妈送到青楼,后给能当她爷爷的施大爷做小妾,被赶出来,被慷概的英子爸收留。兰姨身世可怜,却风流婉转,笑起来有酒窝,咧开的嘴角露出一颗金牙。她巧手给英子做西瓜灯,在街头引来羡慕,让英子好得意。她灵巧的手烫烟泡时风情万种,这样的女子吸引着英子,也吸引着男人们的目光,如英子的父亲。

敏感的英子觉察到她对妈妈的威胁,就开始动用小孩的心思,撮合住在家里的进步青年德先叔和兰姨。这个中间杀出的“程咬金”,改变了兰姨的人生。兰姨走了,和德先叔去过新生活了。离开的时候,兰姨说:“英子,你长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除了父母,童年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离开时,总会说:你长大了,你是个大孩子了,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童年时与我们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他们或多或少见证过我们的成长,他们曾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生活体验,然后与我们告别。那个说一直陪着你的姑姑,出嫁了。那个一直爱着你的老人,去了。曾经亲密相处左邻右舍的叔叔阿姨,他们总会说“你长大了,你是个大孩子了”,然后转身离开了。仿佛他们的离开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又仿佛是担心我们哭鼻子似的,也许他们更想说的是,长大就应该懂得人生自古别离多。

除了父母,谁能一直陪着你长大呢?但如果父母也失约呢?

04爸爸的花儿落了,童年也一去不复返了

英子小学毕业了,达成了当初和爸爸的约定,以 名的成绩成为 的毕业生。可是爸爸却无法亲眼看到了。像大多数爸爸一样,嘴上说着“不听话就挨揍”,却又严慈相济的英子爸,为了培养英子独立,会在英子因为下雨天上学迟到,也不会纵容她破例一次坐车上学。英子失落委屈地到了学校,又看到爸爸赶到学校为她送来御寒的衣服,慈爱地摸着她的头。

毕业会上,英子衣襟别着爸爸栽种的夹竹桃,就像爸爸在身边一样。回家后,看到爸爸的花儿落了,知道爸爸走了,再没有人会侍弄满园花香了。

读到这里,我想起一首香港中文大学微情书写作一等奖的《你还在我身旁》: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种子从远方飘回,汇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你还在我身旁

童年是无法倒带的人生序幕,除非瀑布倒流,子弹自动回膛,离开的亲人或许还能在身旁。

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英子长大了,也闯过去了很多事,只是这些人却再也没有影子了。

无助时总爱喊着“爸爸-爸爸-”的英子,失去了山树一样的依靠,不得不长大了,也独自闯过很多事,只是爸爸再也看不到了。

我们长大了,做到了当初他们期望我们做的事,长大能做的事,只是如果那个人再也看不到了,这是怎样的悲伤?人生即使获得了再大的成就,那份喜悦里总是和着心伤,那是一个缺口,心的缺口。

小时候,我们迫切地想要长大,想要告别懵懂的童年,等到真的过早与童年告别时,一瞬间地长大,承受了那些本不属于孩子的情感和责任。

《城南旧事》里的故事,也许离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有些久远,但书中以一个孩子眼中看到的一幅幅场景,不疾不徐地展开的时候,那样温柔而纯净,温润而悠长。每个经历过人事悲欢离合的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过去的影子,回忆起童年的细碎片段,成长和别离历历在目。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他人或长或短地出现在我们的童年时光,走过岁月的长河,留下无法磨灭的回忆。童年是什么?对英子来说,是冬天的驼铃声,对有些人来说,是街头的糖人,是元宵节的花灯,是风铃声,甚至是一片落叶,一丝细雨。这些点点滴滴串起时光久远的街头巷尾儿时的回忆,也许有才子佳人的故事,也许有鸡飞狗跳的趣闻。

童年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那是我们的 首骊歌,人生的成长别离中也许有无数次的骊歌响起,唯有童年的这首最是幽远绵长,一生的追寻,永远在心里。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beyond.com/afhzz/555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