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的小学校园里栽满了夹竹桃。
“引乌溪江水养心,借烂柯山石励志。”无论过去多久,校园里的对联始终会被巨化三小的毕业生牢记。
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在衢化区域里最受青睐的这所学校在建校之初历经艰辛,在搬迁之后才涅槃重生,焕发光彩。上世纪80年代到烂柯山天生石梁春游留影
年 届三小毕业生
在年之前,衢化地区只有生活区的衢化一小和位于西山区域的衢化二小这两所小学。考虑当时在苗圃(今文昌社区西段)一带的企业家属宿舍楼不断兴建,学龄儿童激增的就学需求,当时负责职工子弟教育的衢化教育处决定就近选址建设新小学——衢化第三小学。
上世纪80年代的三小女生们和盛开的夹竹桃这所年7月成立的新小学由衢化劳动服务公司纸袋厂厂房的一部分改建而成,化工企业里常见的夹竹桃点缀校园的绿色。教师则由衢化一小抽调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某年教师节三小教师教工合影留念苗圃时期的老三小硬件环境有些艰苦,每年夏天学校南门马路积水严重,大家都得挽起裤脚蹚水过。而操场上更是寸草不生,只有几个篮球架,足球队的同学们都靠对着围墙踢球练脚法,力度控制不好就得到围墙外面捡球去。
小编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卫生间和教学楼分属校园两端,下课后想去还需跑得快……
年的《衢化报》报道三小水灾
年浙江省女足贝贝杯 奖杯当然,老三小也有些便利,比如当时衢化各类文艺活动繁多,老三小师生到电影院演出、参加活动近在咫尺。
到近在咫尺的电影院参加演出活动
到金华双龙洞春游
上世纪80年代末到驻衢空*部队看飞机当时的老三小所在的苗圃区域多都是衢化单职工家庭,也有住房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在孩子上学的年纪还住在集体宿舍的,所以三小学生很多家庭条件相对一般。而学校里以年长的老教师居多,每年新进的年轻教师凤毛麟角。当时的笼统印象是“老师管得严,学生读得苦”,有点穷人家孩子埋头寒窗的感觉,进入中学后,三小毕业生一度被称为“老三派”。
老三小教学楼南门和北面学生合影在衢化企业鼎盛的年代里,衢化教育系统的教师都由浙江省统配,学校甚至有择优挑选权利,能来的都是在学校里出类拔萃的。
上世纪90年代初老三小大门口合影的年轻女老师年,随着衢化滨江各家属宿舍区不断向南拓展,新建成的望柯村等住宅小区学龄儿童就学产生了不便,而苗圃区域学龄儿童数量减少。巨化三小随即搬到了现在衢化生活区望柯村的新校址。年夏天学校搬家时,能够借到单位公车的学生家长们各显神通,帮着三小师生们把坛坛罐罐都搬进了新家。
年夏天老三小 一届毕业生现在三小操场的位置原先是个巨大的水坑,在学校建成前是小区里的垃圾填埋场,平时学生们在操场上嬉闹,也没发现什么异常。年暑假两个月过后,操场上的草竟长到了一人多高,开学那几天,又是女老师们带着各班学生们忙着除草。此后的几个暑假,漂漂亮亮的新三小就成了衢化孩子们的体育中心,一个足球场上同时飞着好几个足球,雨天也是如此。
年11月中日青少年足球赛烂柯山脚下,乌溪江畔的巨化三小除了一如既往不乏卷面上的优异成绩外,足球、围棋等优势体育项目都培育了多年,珠心算更是噼噼啪啪打出了名气。时不时还会听到衢化的家长们四处打听,想办法把孩子送进三小读书。
巨化三小艺术节年巨化企业下属的中小学移交衢州市,巨化三小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现在的巨化三小有名学生,64名老师,其中有3位毕业于三小的学生如今也在自己的母校任教。学校依托巨化企业的科技优势,近年来开展家长达人进校园和一系列拓展性课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当前学校正在提升改造校园环境,进一步丰富完善配套设施。
年5月建设中改造提升的三小
母校是梦开始的地方,
你还记得梦想最初的模样吗?
还有哪些关于巨化三小的往事想跟浙小编倾诉,
请发至邮箱wenquzh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