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化带那么多,为什么欧洲城市几乎没有

为什么在中国随处可见的绿化带,欧洲国家却几乎没有?城市种植绿化到底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呢?

今天咱们来聊一聊中国和欧洲的城市绿化。可以说,除了钢筋水泥建筑之外,我每天见到最多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了。

在马路上人行道旁,小区和公园里,甚至是高速公路的中间和两旁,基本都会被长青的植物和鲜花所包裹,成为车水马龙中一道生机盎然的风景线,你可别小瞧了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植物朋友,就拿常见的夹竹桃来说!

他的外号叫绿色吸尘器,像什么 化硫, 化氮还有氯气等有害气体都能吸收。对于一些汽车尾气排放比较重的城市来说,夹竹桃 是净化空气的不二之选。除此之外,他们还具有一定的消声遮阳,消除视觉疲劳的效果,长途最忌讳的便是疲劳驾驶,司机长时间的盯着道路看久了车来车往的暗色很容易出现疲劳,而路边的一抹绿色对缓解疲劳有一定的帮助。其实早在古代,我国就已经有将松树作为路旁景观的做法。在汉书中,对帝王专用道也有过这样一段描述,道广50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银已经追数轻松。由此可见,在污染问题还没出现之前,我国城市中的树木多是作为景观植物。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进程不断的加快,各国不得不开始重视环境问题。

年,英国首次提出绿化带这个概念,年,北京正式开始建设绿化隔离带。到了这个时期,城市绿化的作用则是侧重于减少空气污染,控制城区的灰尘颗粒,不至于风沙漫天变成一座座的恶惩。那么既然绿化带如此重要,为何欧洲城市却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存在呢?你知道为什么很多欧洲城市都没有绿化带吗?

其实并不是说欧洲人。环保意识,而是在种种因素的制约之下,让他们维护城市环境和种植绿化的方式和我们产生了差别。 是历史问题,现代化城市崛起于19世纪,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欧洲城市率先开启了工业化进程,在那个时候,各种环境问题都没显现,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不强烈。所以说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他们追求的关键点只是效率,只是产能、速度。如果你看过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就可以很了解当时的城市状态。那个时候资本家只讲求效率,比较急功近利,几乎不会考虑建设绿化带,因为很没必要,而且费钱。一直等到污染已经严重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们才忽然意识到出大问题了。

比如说年震惊全球的雾都劫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个时候伦敦的工厂、大多数住户以及蒸汽机车都在大量的燃烧煤炭,却没有对小汽车和卡车排出的废气采取控。措施12月4号这天,伦敦城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烟雾事件,人们排放的烟尘和气体在低空大量的聚集,让整座城市都笼罩在了浓雾之下。

据悉,遮天蔽日的浓雾持续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在此期间有多人因为呼吸道疾病而死亡,这就是 的雾都劫难。在这之后,人们便逐渐重视起了环保问题,开始在边边角角上修建森林公园,以弥补城市的绿化面积,这才让今天的伦敦变成一座洁净的城市,你知道为什么中国城市绿化带那么多,欧洲城市却看不到多少吗?

欧洲城市没有绿化带,不代表欧洲不重视植被覆盖率,除了历史因素之外,还和欧洲那边的气候条件有关。欧洲啊,是典型的温带气候,不适合长青林木生长,更加适合草本植物生长。所以说欧洲很多城市中都是以草坪而非高大的树木。另一方面呢,就是因为人工太贵了,而*府不想出钱打理干净,眼不见为净,直接不种!

立刻就省下一大笔道路成本费,而建造草坪就相对简单了,只需要有一片开阔的地带就行。此外,规划绿化带需要将一些老旧建筑拆除,但欧洲很多建筑都到了一定年纪带了,拆除的话等于损坏文物。虽说也不能在城市中间做太大的修改,主要还是依靠后期各种森林公园来充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护本土的环境,西方国家还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将污染严重。的工厂外迁贴牌上架,这样污染的是别人,幸福的就是自己了。中国的城市修建比较晚,当伦敦在经历雾都劫难时,中国还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一直到八九十年代,城市都还在建设当中。

而在看到西方现代化建设的缺陷之后,我们自然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将绿化带理念引入到城市规划当中,渐渐就形成了今天城市和自然相结合的和谐景象。美中不足的是,总有一些绿化带设计的很不合理,沦为了商人牟利的工具,植树种草轻重倒置,盲目扩建,进而导致城市拥堵,自燃事故频频发生。对此,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评论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beyond.com/afhzz/586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