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清平乐·池上纳凉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注释:

1.清话:清新美好的意思。2.销夏:消除暑气,即纳凉。销一作“消”。3.蜡炬:蜡烛。4.桃笙:竹簟。据陈鼎《竹谱》载,四川阆中产桃笙竹,节高皮软,制成竹席,暑月寝之无汗,故人呼竹簟为桃笙。5.熟罗:丝织物轻软而有疏孔的叫罗。织罗的丝或练或不练,故有熟罗、生罗之别。

译文:

碧空如水,一片清静凉爽,院子静悄悄的,人们都坐在院子里纳凉。房间的帘子没有拉下来,微风吹过,蜡烛的光焰也随风摇摆不定。

竹子的影子倒映在墙上,看上去,好像一幅优美的图画。

我喝得有点醉了,家人把我扶上竹床躺下来。因为穿着丝织的衣服,轻摇着扇子,所以在这夏夜也还觉得轻快凉爽。

池塘里下过雨后,荷叶碧青,莲花争奇,明朝醒来,庭院里便是一片秋声了。

赏析:

词的上片,勾勒出一幅夏夜宁静清幽的画面。“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二句,勾画出一幅夏夜宁静、清幽的画面。描写池水、夜空一片清澄,庭院悄然无声,只有词人在池畔乘凉。“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是写在庭院乘凉的词人所看到的室内的情景。根据下片词首句“醉来”二字判断,词人此时是在以酒销夏,边饮酒边观赏院中的景色,夜风吹来,室内的蜡烛光炬被风吹得摇晃不定,门帘也随风摇动;室外,月光将竹林映照在墙壁上,竹影依风摇曳,发出轻微的声响。在这里,词人是以动写静,那被风吹动的烛光,飘乎不定的门帘和那半墙如画的竹影,更显出夏夜的宁静,虽不一字月,却使人感到明月朗照。瞑目遐思。一幅清新优美的夏夜图便可在眼前浮现。

词的下片着意描写词人乘凉时的心情。“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二句,是写人的动作。词人醉酒后躺在竹席上,手执熟罗扇,轻轻的扇风使人轻松凉快,

全词勾勒出一幅常见的池边消夏图,传递了一种闲适、安逸、祥和的气息。水天清话,夜深入静,是小令的基调,但不时有风中烛曳、墙上竹动、席上人晃、手中扇摇来打破这种静谧。以动衬静,对比分明。

作者简介:

项鸿祚(—),一名廷纪,字莲生,浙江杭州人,家世巨富而为词清婉。道光十二年()举人,后曾两应礼部试不第。他幼学填词,崇尚花间,自谓“幼有愁癖,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中年之后,家道屡遭变故,以致困顿不堪。他是浙派词的后劲,但能自出机杼而不为姜(夔)张(炎)所束缚,对以后作者如蒋春霖等影响颇大。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来源:中华古诗词

编辑:谦洛

声明:本刊所发稿件、图片均用于交流学习,

若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beyond.com/afhgx/344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