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生期中考试,现代文阅读中选了一篇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夹竹桃》,文中的一段话我读起来很有感触,不长,照录如下:
(夹竹桃)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把夹竹桃的影子想象成地图、荇藻、墨竹,万千变化。尤其“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这个想象实在是妙极了,动人之至。
由这一片段,我又想到了清代作家沈复的散文《童趣》,这篇文章选入到初中语文教材中了,虽然是文言,但难度不大,文章也不长,依然照录如下: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夏蚊不要说“成雷”,只要有一只,就已经够让人讨厌的了,但是沈复却将这成雷的夏蚊想象成“群鹤舞空中”,非但不着急打死蚊子,还把几只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这实在是非常常见的地方,但沈复却能“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作山丘,凹陷的部分当作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完全沉浸在想象中,所以才会在“见二虫斗草间”时,“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不觉呀然一惊”。待心神稍定,才发现原来是只癞蛤蟆,于是“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实在是难得的趣事。
以上两文,共同点是都极有趣味,充满了想象力,这是一下子就能感觉得到的。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怕是很多人不大注意到的,那就是这都是作者小时候发生的事情。沈复的《童趣》一开篇,就是“余忆童稚时”,而季羡林的《夹竹桃》所选的是片段,从片段中看不出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但在文章开头也写到这是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由此,我进一步想到,为什么很多人小时候能够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但是,到成人的时候,这种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就大幅减退,甚至是趋近于无了呢?
且不说成人,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和小孩子比较起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也差了一大截儿了。
最近这几年中考乃至高考的作文,常常除了常规的写实性的写作之外,还增加了考查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想象文的写作。但是,连续几年中考阅卷的经验告诉我,中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真的是不容乐观。
绝大多数人都只是为了完成一个考试的写作任务,而不得不胡思乱想一番,既称不上想象丰富,更谈不上趣味十足,只是为了表达某一个主题而被迫进行的不得已的想象而已。大多数文章都是看了开头就能想到结尾,落脚点无非是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拯救地球之类的*治正确的主题之上。
那这些童年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跑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会丢失了呢?
固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很多东西习焉不察,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变得麻木不仁了,这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但另外一个原因,也和我们过早地给孩子不断灌输确定性的知识和进行机械乏味的练习密切相关吧。
在考试的时候,也非要追求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不能容忍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想法出现。久而久之,为了得到高分,就掉进固化的圈套里面去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将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都剪掉了。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从前读过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故事的主人公是丹麦的 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他是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发现了基本的原子结构——一个被轨道电子包围的正电核,这为我们今天理解原子奠定了基础。
今天科学界盛行的名词量子力学,当年玻尔也有开创性的研究,他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故事讲述的是玻尔在上哥本哈根大学上学时的一件事。教授出了一个题目,如果给你一个气压计,如何利用这个气压计测量一座摩天大楼的高度。如果把这个题目放在今天,让我们的中学生来做,他们会怎么回答呢?
基本上只要具备初中物理常识的学生,都会立刻想到利用气压计分别测量地面和房顶的气压,通过气压差算出大楼的高度。这也是当时那位教授出题的时候所希望得到的答案。
但是,玻尔却偏偏不走寻常路,他的答案是用一根绳子系在气压计上,将气压计从大楼的天台放到地面。绳子的长度加上气压计的长度就是大楼的高度。结果呢,被判为0分。
玻尔不服气,要求学校独立仲裁。仲裁员裁定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是没有用到什么物理学知识,要求用物理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呢,玻尔一下子就想出来以下这样一些答案。
,可以将气压计从房顶上扔下去,计算气压计到达地面的时间,然后用自由落体公式H=1/2gt^2计算出大楼的高度。
第二,如果天气晴朗,先测量气压计的长度,再测量它直立时影子的长度。然后,测量大楼的影子有多长, 通过比例原理就能很容易地计算出大楼的高度。
第三,在气压计的一端系上一小段绳子,在地面和房顶分别做单摆运动。利用单摆周期的不同,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得到大楼的高度。
第四,就是出题教授希望的答案:用气压计分别测量地面和房顶的气压,通过气压差算出大楼的高度。这个显然是老师希望得到的答案。
,他对仲裁员说,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去找大楼的看门人,对他说:告诉我这座大楼有多高,我就把这个气压计送给你。
玻尔的联想和想象力从哪里来,我没有专门研究,但是,我们却从中很清晰地看得到这种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对于他今后在科学研究道路上的巨大助力作用。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我们倡导“万众创新”的今天,没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搞不成创新的。即使就个体而言,在AI(人工智能)时代,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是一个人的不可替代性的根本所在,要不然就可能成为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牺牲品。
那么,这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从哪里来,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说到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是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我无法系统地说出一 来。但是,我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与其奢谈培养想象力,不如做好最基础的保护想象力的工作。想象力不是自来水,不是拧开龙头,说来就能来的。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从根子上保护而不是 孩子的想象力,已经是立了大功,积了大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