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之上,孤独未满

退休闲下来的日子,生活变得有一点无聊和无趣。随手摆弄一下孩子们留下来的书籍,随手抽出了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专集《怀念母亲》。很遗憾,在繁重的学业里孩子们未曾读过一个字,也很幸运,读书不多的我能够替他们看完这本散文集,里面有如数家珍般的美好和期许。

民俗学家、作家钟敬文先生这样称赞季先生的文字,“文学的 境界是朴素,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季羡林先生生命中所有真实的东西,都被他赋予了生命记载在他的文字里。

《怀念母亲》收录了季羡林先生从他19岁初到北平,一直到米寿之年,近三十篇优中选精、感人至深的散文。先生把自己孤独落寞的心情,通过身边的花草虫鱼得以舒展;把因孤单放大的对母亲的思念化作一字一句真挚的情感;把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期盼,用他最朴实和朴素的文字来承载。

季羡林是我国 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最擅长的是散文创作,和张爱玲早期的作品,在心情与心理的描述上,有异曲同工之笔。寂寞之上,孤独未满,都是在厚积薄发之后,给了自己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一、枸杞成树,把岁月熬成了孤独

19岁的季羡林初来北平求学,孤单和寂寞,主宰了那几年的生活。在他所住的公寓院落里,一棵苍老成熟,高过屋顶的枸杞树,陪伴了他的孤独。枸杞原本灌木,长成两三米高已经实属不易,发皱和黝黑的树皮,凌乱的枝条“苍老钩曲像千年的古松”,如此苍劲的枸杞树,生长得虽然缓慢和艰难,但充满了向上的力量和希望。

枸杞成树,一定是把物是人非的岁月熬成了孤独,才能够在历经沧桑之后,将一茬又一茬的过往收入眼底。它见到过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见证了别人不经意的人生和多变的人性,所以这棵枸杞树,虽被孤独包围但其实并不孤独。

这只是一棵古老且普通的枸杞树,在初到北平的季羡林的眼里,却有逝去岁月的印迹。那个时候的他与寂寞为伍,异乡求学的四年忍受了时光里的孤单也成就了他的成熟,以至于离开这个院落,搬到清华园之后,见多了姹紫嫣红的世界,心中依旧念念不忘这棵古老的枸杞树,那是与他相伴四年真实的写照。

所以我们经历的人生,孤独其实就是本来的常态和存在,它会常伴我们的一生直到老去的那一天,但我们只要不是对它念念不忘,那么这份孤独只能算是一种简单的陪伴,在不经意想到它的时候,就当作影子飘过心间。

孤独的季羡林,把并不孤独的枸杞树,写进了他朴素的文字里,让孤独成就了岁月成就了人生。

二、物是人非念亲娘,睹物思人皆过往

季羡林先生在他的多篇散文里,把自己的孤独感释放到了对母亲的思念里。尤其是离开家在北平、在异国求学时的那些年,身边所有的东西都是用来想念的。季羡林用朴素真诚的文字赋予了身边所见物品的生命,作品里充满了孤独和寂寞,所以对母亲的回忆颇多。

“我哭了,我是很早就离开母亲的,我时常想到她,我感到凄凉和寂寞。这两个小兔子也同我一样感到凄凉和寂寞吧”。在季先生写下的《兔子》里,因为兔子先后地丢失,无名的悲哀让他首先想到了故乡的母亲,“孤零零的一个活在世界上,得不到一点儿温热,在凄凉和寂寞的袭击下,这长长的一生又怎样消磨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在季羡林87岁高龄写下的散文《喜雨》中,因久盼的一场春雨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和母亲。“我漫游世界,母亲迷离的面影始终没有离开过我,我今天已至望九之年,依然常梦见母亲,痛苦醒来,泪湿枕巾”。这里面有未在母亲身边常年陪伴的亏欠,有再也无法尽孝的遗憾。

孤独,其实就是一种与他人疏离并消极的自我封闭,是自己所做的一种选择,而寂寞是介于孤独与落寞之间的情绪,是一种无奈和心境,来自于生活中很多无法左右的事情。当人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候, 想到的就是他们的妈妈,与自己的年龄无关。

年少不知的时候,对妈妈依赖的成分会多一些,仅仅限于简单的想念;人生过半,看着妈妈的半只脚已经踏向了人生的终点,无能为力的成分占据了一大半;当有一天,我们自己进入这段必经之路的时候,妈妈早已经是大多数人心中所念,是我们永远不愿提及的伤痛,是无缘无故随时涌上心头,然后汇集到眼中的泪点。

希望孤独成灾的时候,我们都还有妈妈陪伴在身边。

三、花是为自己开的,花开是给别人看的

守着孤单和落寞,经历过凄风和苦雨,季羡林的眼里和心中却是繁花似锦。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能够时常拿出来晾晒的秘密。尤其是远离故乡的男人。女人爱花是无可厚非的定律,因为女人如水,与花相得益彰。而男人如果爱花,那一定是用情至深爱到了心里和骨子里。虽孤独寂寞,但笑看花开花落。

季羡林就是这样任意地爱着每一簇盛开的花。在他的笔下,有开在异国与故乡,团团滚滚绚烂如晚霞的海棠花,那是牵着游子让自己的祖国近在眼前的牵挂;有在凄冷的日子陪伴自己,用特有的香气安慰孤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阳光下,带给他快乐的马缨花。

最值得唤起记忆并让人无法忘记的,是不名贵、不娇艳,但却可以陪人三季的夹竹桃,朴素、融洽、幽香扑鼻。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由春夏至秋霜花开三季,虽普通但娇艳无比。在其它的花儿落土成泥的时候,夹竹桃的香气从来没有令人失望过。

“夹竹桃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原来,先生的笔下,是如此的妙笔生花。于是花就生活在他的每一篇散文里,在他痛并快乐着的生命里。

都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花开有声,花落无语。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告诉我们,生物的物种不管它们以何种方式存在、交流, 都是殊途同归。我们对于自己选择的路和未来,除了相信以外,需要靠自己走下去,这条路可以有人同行,但未必会与你相伴。就像花是为自己开,开了就不要在乎谁会看。

擅长散文创作的季羡林,把生活中所有静止的空荡全部赋予了生命,把生命中所有灵动的情怀寄情于这本散文集《怀念母亲》。如今读到它,才真正领悟到这本专辑为什么会是中学生必读的刊物,因为这里面有最真诚最朴素的文字,有最真挚最热烈的情感,有最真实最深厚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beyond.com/afhpz/397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