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海军将领,似乎都在透露一个信息:我国第五艘航母正在建造中,并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公开亮相。从年辽宁舰服役至今,短短十余年,中国航母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继驱逐舰“下饺子”之后,中国海军在航母建造上也展现出惊人速度,这不禁让人猜测:中国航母是否也将进入“下饺子”时代?
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还在海试阶段,为何就开始建造第五艘航母了?事实上,这个推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官方对航母发展规划的透露。目前,中国已建成的三艘航母在技术上可分为两代。
第一代是辽宁舰和山东舰,均为6万吨级滑跃起降常规动力航母,继承了苏俄航母技术。其中,辽宁舰由前苏联瓦良格号航母改造而来,而山东舰则是在消化吸收苏俄技术基础上完全国产化的产物,并在设计上进行了大幅优化。
第二代是以8万吨级弹射起降常规动力为特征的福建舰,其吨位已跻身超级航母行列。福建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航母技术上全面超越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独立建造超级航母的国家,技术进步之快令人惊叹。
作为中国海军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福建舰创造了许多“第一”:第一艘8万吨级超级航母、第一艘搭载国产电磁弹射器的航母、第一艘采用平直甲板设计的航母、第一艘搭载国产隐身舰载机的航母等等。
这些“第一”也意味着福建舰在其服役期间将肩负大量试验任务,检验众多新技术的应用。与辽宁舰到山东舰的技术跨越相比,山东舰到福建舰的技术跨度更大,第一代航母用两艘验证技术,第二代航母至少也要两艘。
这意味着,我国第四艘航母将是福建舰的姊妹舰,并融入一定技术改进,类似于美国尼米兹级超级航母早期型和后期型的区别。与此同时,我国海军政委和负责建造航母的大连/江南造船厂均明确表示,国产核动力航母正在研制中。
因此,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第四艘航母是福建舰的姊妹舰,仍采用常规动力,而新的核动力航母只能是第五艘,这也正是“中国已经建造到第五艘航母”这一说法的由来。
航母作为国之重器,自然是越多越好,但很少有人能解释清楚中国不断建造航母的根本原因。航母是一种特殊的海上军事装备,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国家海权的象征,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美国之所以能在巅峰时期掌控全球海权,依靠的就是其11艘核动力超级航母。中国虽然是传统的陆权国家,但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已将中国利益与全球利益紧密相连,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方面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尽管中国不需要像美国那样谋求全球海权,但必须确保在关键地缘节点掌控海权,例如第一岛链的中国台湾和琉球、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柬埔寨的金边等地,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简而言之,中国需要通过部分海权的掌握来更好地控制陆权,保障海外战略的顺利推进,而建造航母、组建航母战斗群是掌握海权的最佳途径,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必要手段。
那么,中国最终需要建造多少艘航母才能满足需求呢?这取决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未必需要像美国那样拥有两位数的航母规模,但拥有7艘福建舰级别的超级航母应该是一个基本要求。
7艘航母可以保证三大舰队各自拥有2艘航母轮流值班,另外1艘航母机动待命,以应对不同方向出现的各种情况,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也就是说,除了已经下水的福建舰外,中国还需要建造6艘超级航母,才能满足未来的海上需求,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强保障。
对于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未来安排,一种选择是出售给有航母需求的友好国家,比如俄罗斯。从俄罗斯维修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进展来看,仅凭其自身技术实力,这艘航母在未来5年内可能都无法重返战斗序列。
购买与其师出同门的辽宁舰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提升俄罗斯海军实力。如果俄罗斯愿意将库兹涅佐夫号的修复改造工作交给中国,甚至有可能拥有双航母编队,进一步增强海上力量。
另一种选择是将辽宁舰和山东舰用作训练舰,作为培养航母人才和舰载机飞行员的摇篮,为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但这种做法也存在一定问题,弹射航母和滑跃航母的操作方式差异较大,两种航母的操作经验无法直接衔接。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未来的航母力量将以配备电磁弹射器的超级航母为主,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深度好文计划#